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圍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項棋類運動,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據說圍棋的發明者是堯帝,古籍中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大英百科全書》記載圍棋產生的年代是公元前二十四世紀,也與堯帝的年代一致。

圍棋是一項高尚的智力遊戲,可以鍛鍊人的思維,提高人的智力。圍棋縱橫十九道,看上去才361個交會點,但有着無窮變化和各種不確定性的下法,一切都充滿變數,所以古人說“棋局如人生”、“世事如棋”。正是因爲圍棋的這種特點,自古以來受到國人的喜愛,《論語》、《左傳》、《孟子》裏都有關於圍棋的記載,孔子就說過“不有博弈者乎?”的感慨。

但是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對圍棋並不提倡,因爲老夫子認爲圍棋是那引起“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玩的,屬於玩物喪志。孟子的態度更爲激進,認爲喜歡下棋的,喜歡喝酒的,都是不孝的人。但是道家和墨家認爲圍棋可以教會人們懂得進退取捨,懂得什麼時候取,什麼時候放,應該大力提倡。由於儒家自漢朝以後佔據正統的地位,所以圍棋的處境艱難,一直到魏晉前期,都並不是社會上流行的娛樂項目。

一、魏晉圍棋事業發展的原因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文化大碰撞和大轉折的時期。這一時期政治上極其黑暗,連年的戰爭加上天災,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原文化爲代表的漢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處於一個迷茫的狀態。面對黑暗的社會,很多知識分子隱跡山林,不於統治階級合作,用酒和詩來麻醉自己,忘記世道的黑暗。

在這種連士族都朝不保夕的時代,讀書無用論有着一定的市場,而娛樂至上成爲士族的共識,及時行樂,玩出花樣,讓人生過得與衆不同成爲一部分士族知識分子的選擇。生命如此脆弱,何不及時行樂?所以魏晉時期也是一個文化發展的時期,藝術、宗教、文學、繪畫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圍棋這個古老的競技項目,由於它能帶給人快樂,使人忘記煩惱,暫時忘記人生的痛苦而成爲士族們的新寵。

圍棋的特點是講究自由,每一手都沒有呆板的規定。對於對方的一手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讀,而且怎麼應付,並無一定之規。甚至對於對方的棋可以置之不理,這叫做“脫先”,這種自由正是魏晉名士們特別喜愛,極力追求的。他們本來就反對教條規定,反對按套路出牌,所以正合他們的心意。圍棋子與子之間又沒有高低之分,每個棋子都是一樣的,不像象棋車就比馬厲害,炮就比兵管用,這種平等也符合魏晉時讀書人的追求。要知道,很多出身庶族的讀書人,終其一生與門閥制度做鬥爭,鬥爭的目的也就是爲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圍棋是一項純智力的比拼,對體力、年齡甚至性別的要求並不嚴格;圍棋的最高境界是“棋道”,與當時士人們追求的“天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相比詩詞繪畫,圍棋又有一定的競爭性,可以在盤上分出輸贏,你可以用“殺大龍”的方式發泄心中的不滿,也可以用“爭關子”的方式兵不血刃的獲得勝利,每個人都可以在棋盤上以自己的方式,將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理解展示出來。所以得到時人的追捧,成爲高級的娛樂方式。

其實不只是士族那些讀書人喜歡下棋,就是帝王將相也不乏圍棋迷。據說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就是圍棋愛好者,而東晉著名宰相王導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圍棋迷。

根據歷史記載來看,王導的水平可能不是很高,因爲他與江彪對弈過一盤,江彪讓他二子還能輕鬆獲勝。兩人在對弈中也曾有過交流,王導發現江彪不但棋下得好,對國家大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不禁誇獎道:“此少年非惟圍棋見勝”,在稱讚江彪棋力高明的同時,對年青的江彪的政治能力也大加讚賞,後來提拔江彪擔任了尚書僕射。

而在“淝水之戰”時,東晉宰相謝安在等待前線的戰報的空隙,與人對弈,顯得十分從容。當前線的捷報傳來時,謝安“看書既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對手知道是戰報來了,哪有心思下棋?巴不得早一分鐘知道前線的戰果,再三催問,謝安淡淡的說“小兒輩已破賊”,這份淡定的心情,真的讓人佩服。不過這盤棋肯定沒法下了,因爲對局者大喜過望這下,“棋亂矣”,謝安輕鬆獲勝。

(淝水之戰)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更是個大棋迷,他母親去世時,他正在外面與人下棋,當家中僕人來報告他說老孃去世了,對奕的人提出不下了,阮籍不幹,一定要下完。人家沒辦法,只好陪着他下,但始終無法集中注意力,結果輸了。阮籍獲勝後,連幹兩斗酒,突然放聲大哭,吐血數鬥。有人說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阮籍事母至孝,我是不同意的。再怎麼淡定,老孃去世了,還要把棋下完,你過後再怎麼哭,我都不相信你是真心悲痛。要是真的孝子,老孃去世,還有心情下棋?

關公“刮骨療毒”時,也是一邊下棋,一邊讓華陀手術,關老爺神色如常,連華佗都驚爲天人,成爲了一段佳話。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記載了晉朝王質上山砍柴,見二位老翁在下圍棋,便在一旁觀看。一局終了,老翁乘風而去,王質這才發現他的斧柄爛了。回到村裏竟然已過了數十年。後人便把此山稱做“爛柯山”,“爛柯”也成爲圍棋的別稱。

(刮骨療毒)

二、魏晉時期圍棋發展狀況

古代的圍棋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十九道的。我們從漢代出土的棋盤可以看出,漢朝的圍棋是十七道的。這說明圍棋有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圍棋十九道起於何時,目前尚沒有準確的考證,但可以肯定,在西晉時就出現了十九道的棋盤,而且盤上也有了八個“星位”,如果說黑白棋子代表陰陽二道,那八個星則代表《易經》中的八卦。

東晉時,爲了辯別下棋者棋力的高下,開始出現了圍棋的等級制。此時的棋手按棋力高低,分成九品,從九品開始,分別叫做守拙、若愚、鬥力、小巧、用智、通幽、具體、坐照和入神,一品是最高等,九品相當入門級。

圍棋的等級獲得需要經過比賽勝利才能獲得,圍棋比賽由鴻臚寺主辦,圍棋愛好者可以報名參加。當然,由於當時庶民根本無暇推枰論道,參賽者基本都是士族子弟,他們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作爲“花紅”,也就是彩頭,用來獎勵勝利者。參賽者沒有年齡限制,但一般不允許女子參加。在南齊的一次圍棋比賽中,參賽者達到五百多人,四品以上棋力者二百餘人,可以說網羅了全國的高手,盛況空前。

(圍棋古譜)

爲了更好的管理棋手和推動圍棋事業的發展,南北朝時,南朝還出現了圍棋管理的官方機構,叫做“圍邑”,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國家體育總局下屬的國家棋院。它的任務是評定棋手的等級,組織圍棋比賽,推廣圍棋活動,仲裁和評定比賽勝負。

魏晉時期,下棋的不單有男性,女性也有參與。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魏晉時期的婦女,由於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不斷交融和碰撞,暫時擺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女性的自我意識在覺醒,婚姻觀念和生活也在發生着變化。所以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喜愛圍棋的女性。

(女棋手婁逞)

南齊時有個女棋手名叫婁逞,她經常穿着男裝,參加棋邑舉辦的各種比賽,而且勝率頗高。直到有一次,她的對手要輸了,突然發現她是個女子,於是大聲舉報,觀戰的官員將此事上報給齊明帝,明帝大加讚歎,說一個女子竟有如此棋力,要是個男的,豈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不但免了她的欺君之罪,還賞賜了許多財物。

三、魏晉時期圍棋的文化內涵

魏晉時的棋手以儒家士子爲多,他們認爲圍棋並不是簡單的一種競技,而是與儒家大道有很多相通之處。雖然孔老夫子和孟老夫子對圍棋並不感冒,認爲是玩物喪志,甚至是不孝,儒家倡導的“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也不包括圍棋,但魏晉時的儒家們認爲圍棋能體現“王道”和“中庸之道”,也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我們知道,下圍棋如果一味大砍大殺,想喫對方的“大龍”,肯定是不行的,絕對敗多勝少。就是現在圍棋頂尖棋手也不可能將“喫大龍”當做自己下棋的目標,每盤棋都想將對方殺得丟盔棄甲,喫個乾乾淨淨,這無異是癡人說夢。圍棋是最講究中庸之道的,只要你做好自己的事情,鞏固好自己的地盤,伺機削弱對方,一般都會取勝。這符合當時的“無爲而治”的老莊思想和“帝王之術”。要知道,魏晉是個分裂的朝代,圍棋盛行於南朝,相對來說,在軍事上南朝並不比北朝佔優,如果想統一中國,南朝並不具備靠大開大合的衝殺贏得全國統一的能力。所以當時的有識之士提出,南朝只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內修政要”,伺機削弱北朝的實力,才能完成一統。這就是南朝的帝王之道,與圍棋之道不謀而合。

相對來說,圍棋與道家思想更加合拍。道家思想的真締是“無爲而無不爲”,“有所爲有所不爲”,“不強爲”,這與圍棋簡直是絕配。下過棋的朋友都知道,有時候對方的棋怎麼下都是活棋,你要想強殺他,只會使自己的棋形破裂,使自己的棋破綻百出,反而會給對手極好的機會。所以下圍棋講究“不強爲”,要有張有馳,有所爲有所不爲,形勢不好的時候,該棄的子就要及時棄掉,不能逆天行事。

道家文化另一個重點是“虛”,這也是圍棋的特點。下圍棋的時候,有時候下一手,並不一定馬上見到作用,甚至完全不會起作用,但按照棋形和棋理,就該這麼下,這就是圍棋的“虛”。我們打個比方,佈局的時候,一般人喜歡實地,但掌握外勢的一方是不是就會輸呢?答案是否定的。但佈局階段的外勢到底有多大作用,將來能圍多少目,恐怕誰也說不清楚。這就是“虛”和“無”的道教文化在圍棋中的體現。

圍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下棋只有遵循棋理法則,才能下出一盤有質量的棋。這與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而《棋經十三篇》所說:“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又體現了道家的“無爲”之道。

許多兵家也喜歡下棋。前文說過謝安、王導都是圍棋愛好者,他們從圍棋上也學習到了兵法的奧義。

中國人心目中的軍事家,“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圍棋就能做到這一點。下過棋的人知道,真正可怕的棋手是慢刀割肉的,是這裏佔你一點便宜,那裏偷你一點實地。你想找他決戰,他躲着你,每塊棋都是活棋,你有力氣也使不上。但是隻要你有一點破綻,對方就會施加最兇狠的進攻,盯着你的破綻窮追猛打。這與兵法太像了,所以很多人用圍棋來講解兵法,研究兵法。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也是魏晉時期那些統兵的將領們熱愛圍棋的終極原因。

圍棋是中國的國粹之一,琴、棋、書、畫被列爲古代文人的必備技能,正是始於魏晉時期。正是那個特殊的年代培育了全新的圍棋理念,讓圍棋得到蓬勃發展。今天我們的圍棋有一些理論還是從魏晉時期開始形成並不斷完善的。中國圍棋能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壓制日韓,正是中華文化欣欣向榮的一種體現,值得每個中國人自豪。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