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軍隊,其騎兵的機動性能是舉世聞名的,遊牧民族均能騎善射,但是蒙古騎兵卻創造了之前的遊牧民族不曾創造的遼闊帝國,除了當時的世界格局以外,這和騎兵的重要裝備—戰馬有很直接的關係。蒙古馬“個小而壯實,體態不優美,有強健的脖子和粗壯的腿,蒙古馬的速度雖然不強,但是耐力非常令人驚歎。”


“跟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由於一年四季都生活在野外,所以相比一般的馬匹在食物上要求更低。”


“蒙古騎兵乘坐的蒙古馬雖然個頭矮小,但是耐力好,體質健壯,行動快速,衝力大,而且不挑食,遠比亞歐其他國家馬匹優良”。由此可見,蒙古戰馬具有很強的忍耐力,可以經受長時間的行軍,這也就使得蒙古騎兵具有很強的機動性,並且可以在經過長途行軍後立刻投入戰鬥。


前面已經提到:蒙古馬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耐力。但是對於一匹馬來講,它的耐力再強,也會有疲憊的時候,尤其是在長途行軍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導致戰馬喪失體力。而蒙古騎兵的強大的機動性能就體現在,每名騎兵都裝備數匹戰馬,這樣即使乘坐的戰馬由於長距離的奔襲而疲憊,或者由於突發情況而喪失機動性的時候,騎兵可以隨時換乘其他的備用馬匹。這就更大大的增加了其推進的速度和長途行軍後立即投入戰鬥的能力。


蒙古騎兵最強大的機動性來源就是他們的馬匹數量,每個蒙古騎兵一般都擁有3匹坐騎。這些馬緊跟在部隊的後面,在行軍過程中,甚至在戰鬥進行時都可以隨時用來更換。蒙古騎兵換馬就像今天運動會的接力一樣,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對完成預定的任務影響最小。


個人認爲,蒙古騎兵部隊每人裝備數匹戰馬,在行軍過程中輪流換乘的做法,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機槍小組和空中加油機:每一挺機槍在戰鬥中均備有備用槍管,以便在長時間射擊導致槍管過熱而影響其設計精確度的時候進行替換,這樣可以保證壓制火力的持續性;對於軍用飛機來講,尤其是執行遠程任務的戰鬥機或者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可以使得其不用降落便可以繼續飛行很遠的距離,也就增加了其戰鬥半徑和打擊面積。同樣的道理,蒙古騎兵在行軍過程中進行馬匹的快速更換,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行軍的速度和機動能力。

參考資料

【1】彭大雅 《黑韃事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