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道迷聖地!東京的軌道交通有多先進?

東京是一個巨型都市,以東京爲中心、半徑70千米的經濟圈被稱爲「東京都市圈」,居住着超過3700萬的人口,是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巨大型城市圈。

高密度發展的城市形態使城市內部交通量高度集中, 軌道交通是東京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這座城市也是世界上少數能夠盈利的城市鐵路系統之一。

▲ 東京地鐵路線圖(中文版)

日本第一條鐵路於1872年在東京新橋與橫濱間開通。最初的日本鐵道是由政府引進外資以官方運營的形式開始建設的。早在19世紀80年代,日本就掀起了民營資本投資鐵路建設的「鐵道熱」,從此開始了 國有鐵道(國鐵)與民營鐵路(私鐵)並存的局面。

1964年東海道新幹線開通,成爲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技術領先全球。1987年4月,因國鐵難以爲繼,日本政府實行了「國鐵分割與民營化改革」。國鐵參考了民營鐵路的成功模式,扭虧爲盈,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保證了軌道交通的持續運營。

▲ 以鐵道爲主題的周邊產品

01 高密度交通網

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城市間 高速鐵路(新幹線)、城市間軌道交通(JR線)、郊外連接軌道交通(民營軌道)、市中心地鐵幾大類。

通過發展多制式軌道交通,區部軌道交通線網密度高達1.31千米/平方千米,每萬人擁有軌道線網長度0.9千米。東京都市圈鐵道網規模名列全球第一。

▲ 東京站八重洲口

東京地面上運行的JR山手線和地下運行的都營大江戶線形成兩條市中心環線,環狀軌道串聯起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等環線上的主要車站。城市中心包括東京站及其周邊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地區,城市副中心包括澀谷、新宿、池袋等樞紐站及其周邊地區,而這些車站也被稱作「 樞紐型車站」。

02 綠色接駁系統

日本在城市交通規劃時,以大運量、高效率、環境友好的軌道交通爲骨幹,配合步行及地面公交接駁,從而減少市民出行對地面交通和私家車的需求。

▲ 多語言版本的東京地鐵指南

通常東京市民出行,會優先選擇軌道交通、公共汽車或步行,只在交通擁堵的上下班高峯時間爲避免頻繁換乘的擁擠不便,或是錯過晚上的末班車後,纔會考慮乘坐出租車。

即使是長距離空間移動,市民也會 優先選擇軌道交通完成大部分行程,然後再換乘其他交通工具或步行完成最後一段行程。而東京市中心交通環線上的樞紐型車站,正是換乘近郊公共汽車與出租車的主要場所。

▲ 在來線檢票口

通過綠色的交通接駁系統規劃,合理而高效地利用軌道交通,實現了大都市圈每日高流量人流的便捷出行,減少了地面交通壓力,降低了交通能耗和污染。

爲方便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Yahoo日本等網站設有專門的「路線查詢」網頁及智能手機App應用,可方便而迅速地即時規劃行程,成爲市民出行的必備指南。

03 步行友好社區

東京的TOD社區規劃以公共交通站點爲核心,由內而外分爲 車站、高密度的商圈、低密度的住宅圈,從而形成三級同心圓結構,使城市社區更加緊湊。

以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新宿副都心爲例,商業娛樂中心及其周圍的辦公建築集中在距新宿車站不足1000米的範圍內。由於工作、學習、社交等主要活動都可以在車站附近完成,軌道交通就成爲人們出入該區域最爲簡單方便的交通方式。

▲ 方便外國遊客使用的外匯自動兌換機

而更值得稱道的,則是軌道與其他公共交通的換乘也極爲方便。日本的樞紐型車站,都結合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構建成「零換乘」的公共交通樞紐。

「零換乘」是「 零距離換乘」的簡稱,指各類交通工具無縫連接,組成一個完善便捷的交通系統。具體做法是將地鐵、城鐵、公交、出租車等不同客運方式的換車地點,整合在一個交通樞紐裏, 使乘客不出這個樞紐就能步行去換乘其他的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交通出行效率。

爲方便市民出行,東京的樞紐型車站都具備出入口密集、充滿人性化設計的特點。同時,爲引導消費人流,東京的樞紐型車站都利用 地下空間系統和空中步道系統,與周邊高密度的商圈相連,保護行人免遭惡劣天氣和地面層汽車的侵擾,增添了城市的宜居性。

▲ 品川站內的商業店鋪

低密度的住宅圈同樣採用步行友好型社區設計。在市民前往車站出行總量的統計中,步行佔68%,乘公共汽車佔24%,使用私人小汽車僅佔6%。由此可見,東京的交通網絡功效已基本實現最大化,而步行友好型社區既帶來了潛在商機,又增添了城市街區的活力。

04 車站綜合開發

日本軌道交通建設一直奉行「 軌道+物業」模式。包括JR東日本在內的日本軌道交通運營商基本都設有軌道交通和城市開發兩個部門,分別通過車票收入來回收軌道交通建設的相關設備投資,以及所持有車站周邊的物業租金收入來收回其他投資,從而在 提升軌道運營收益周邊地產升值兩方面起到雙贏效果。

這種軌道交通與物業開發捆綁式發展模式,形成了一個交通投資運營與沿線土地開發的良性循環模式,揭示了城市公共交通與土地利用一體化發展的積極前景。

胡昂/文 趙雅菲 / 編輯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節選自《知日·東京就是日本!》特集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