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到时间一久,清政府见曾国藩军无战功,便想让李鸿章接替为统帅,曾国藩不忍心离去,便请求留在军营中继续效力。李鸿章接任后,急忙派人到曾国藩驻所领取钦差大臣的“关防”。

没钱没人脉时,悟透老祖宗传下的这2个人生忠告,早晚飞黄腾达


一、懂得低头,才能出头

古人有云:“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人生难免有低头退让的时候,懂得适时主动低头退让才能换来海阔天空。

懂得低头,才能出头!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

曾国藩曾任钦差大臣镇压捻军,当时刘秉璋作为辅佐军事的襄办之官,献防守运河之策,于是清军在河岸修起长墙,阻止捻军渡过,试图把他们围在一个角落里聚而歼之。

李鸿章在江督行署,力争不可,亲自给刘秉璋写信说:“古代有万里长城,现在有万里长墙,秦始皇没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后遇到公等为知音。”显然带有嘲讽的味道。刘秉璋率万人渡运河,接到李鸿章的公文,说粮饷缺乏不能够增兵。

李鸿章事事进行干涉,并且时常上报情况,条陈军务,曾国藩很不满意李的这种做法。等到时间一久,清政府见曾国藩军无战功,便想让李鸿章接替为统帅,曾国藩不忍心离去,便请求留在军营中继续效力。


李鸿章接任后,急忙派人到曾国藩驻所领取钦差大臣的“关防”。曾国藩说:“关防,是重要的东西;将帅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着要拿去,弄没了怎么办?况且我还留在这里。”李鸿章派客人百般劝说,让他回到两江总督之任上,曾国藩也没有答应。

有人给李出主意,并调停说乾隆时西征的军队用大学士为管粮草的官,地位也与钦差大臣相等。曾国藩故意装作不懂,说:“说的是什么?”

刘秉璋说:“现在您回到两江总督之任,就是大学士管粮草的官职呀。”

李鸿章又私下告诉他说:“以公的声望,虽违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帅之军队屡屡失利,难道不惧怕朝廷的谴责吗?”

曾国藩于是东归,从此绝口不谈剿捻的事。李鸿章接替为统帅,也没有改变曾国藩扼制运河而防守的策略。后来,大功告成,李鸿章上疏请求给从前的领兵大臣加恩,曾国藩仅仅得到了一个“世袭轻车都尉”,因此大为恼怒,对江宁知府涂朗轩说:“他日李鸿章到来,我当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

因此,曾国藩在处理进退关系问题上,则是该进时进,当退则退。在曾国藩不得已启程赴两江总督任之时,途中观者如潮,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

同治八年(1869年)一月九日,曾国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谕,所奏报销折奉旨“著照所请”,只在户部备案,毋须核议。这等于说,一些人原抓住曾国藩军费开销巨大,要审计查账,现在一纸圣旨就将此事一笔勾销,不再查他的账了。

曾国藩为此大受鼓舞,认为这是清政府对他的特别信任、空前恩典。谕旨使他“感激涕零,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因而便又有点心回意转,虽虑“久宦不休,将来恐难善始善终”,但不再要求辞职了。

这样一来,曾国藩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看书的劲头更足了,轿中、宿店的旅途之中,他将《战国策》、《左传》反复阅读,目的是在进见皇太后、皇上之时,陈述自己的中兴大业之策。

曾国藩一生中几进几退,但每次面对困境时他都能冷静面对,从容找到出路,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能在官场中纵横数十年的资本吧!

懂得低头,才能出头!生活中,许多人能伸而不能屈,觉得要退让低头是比杀头还难过的事。其实,有时候低头不只是表面上看来那么简单,它甚至会比抬头更有力量,更有杀伤力。


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你吃不了苦,就只能永远站在成功的对岸;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能成大事者,无不是苦尽甘来的结果,齐桓公流浪十几年才能霸业;刘邦创业初期也在山林中蛰居了一段时间;韩信则衣食无着,四处流荡。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朱元璋。

朱元璋17岁那年,天降灾祸,除了朱元璋与他的一个哥哥,家人都在瘟疫中死了。成为孤儿的朱元璋只好到附近寺院里去做行童。行童就是做粗活的童仆,干活吃饭没有工钱。

朱元璋非常能干,人小有志气,吃苦可以,受欺负不干。他每天要打扫佛堂、打钟、击鼓、上香、点烛,伺候长老高彬一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比他早来的师兄们欺负他年纪小,经常支使他干那些本不是他该干的活。

瘟疫之后又出现了灾荒。朱元璋所在的寺庙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善男信女布施为生,如今年成不好,佃户交不上租,施主的布施也少得可怜。主持和方丈无法维持寺中二十号僧人的吃喝,只好动员大家自谋生路,要求和尚们有家的先回家,无家的云游四方化缘,等灾年过后再回寺庙里来。

逢此荒年,大家都不愿回家里去,哭哭啼啼地要求留下来。刚入皇觉寺仅五十天的朱元璋不堪忍受僧人们的欺压,主动要求带上木鱼和瓦钵云游四方去化缘。

离开寺院后,朱元璋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去,走遍了安徽、河南的名川大邑,一路上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遇到村少人稀的地方,要不来饭就得饿上一天两天,或挖点野菜充饥。白天走乡串村,晚上找个破庙栖身。山栖野宿,受尽风霜之苦。

后来,朱元璋御制《皇陵碑》时,回忆起这段经历,对群臣讲道:“早起看谁家烟囱冒烟,就赶紧去讨口饭吃,天黑了踉踉跄跄地找个古寺暂栖身。”又说:“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几年的流浪生涯,使朱元璋受尽冷落和嘲笑,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但最后,他终于推翻了元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有所建树,艰苦奋斗是必要的,吃苦耐劳是难免的。

所以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The End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