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柏林的栽植時間雖有各種說法,但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與歷代政府均重視對古柏的保護與管理有關。他要求整治道路,遍植柏樹標道,後又經歷代補植形成了南江皇柏林,故又名“張飛林”。

在南江縣沙河鎮,有巴中市最大的古樹羣——南江皇柏林。

據調查,南江皇柏林現有3000多株古柏,最高的達50多米,最大的胸徑爲2米多。林帶分佈範圍寬廣,自南江縣城西南9公里鎮江廟起,沿南江河西岸南下至下兩河口柏楊坪,林帶長60餘公里。登高遠望,沿河道蜿蜒、依山勢起伏的林帶,如青龍游動,蔚爲壯觀。

關於南江皇柏林,民間卻流傳着各種傳說。

相傳,這片柏林是劉邦沿米倉道進取西川時種植的,故皇柏林又稱“漢柏”。又傳,三國時張飛過南江,取巴中,後鎮守閬中。當時戰事頻繁,張飛常常要向諸葛亮報送軍政事務,呈送公文,但由於道路崎嶇,往往誤事。他要求整治道路,遍植柏樹標道,後又經歷代補植形成了南江皇柏林,故又名“張飛林”。

不過,這些傳說與古柏的樹齡並不相符。1980年,南江縣沙河鎮洛坪村一株高32米、胸徑1.2米的古柏枯死後,有關部門將其伐倒,剖面數年輪爲525歲。照此推算,這株古柏栽植時間大約在明憲宗成化年間。

據《(道光)南江縣誌》的相關說法,“明邑令楊某列植以表道。去治二十里鎮江廟起,至下兩河口止,共百四十里。疏密相間,老幹參天。大至數十圍,多至四千餘株,陟高憑眺,恍如青龍。惜無碑記可考。”

從引文中可知,明代有一姓楊的南江縣知縣,爲了不讓雨季南江河的洪水沖毀沿河的道路及河兩岸的田地,號令老百姓栽種柏樹保護山堤。其實,皇柏林古道自古以來就是川陝米倉驛道,現存最完整地段道旁古柏,株行距相等,人工栽培痕跡相當明顯,其餘爲飛籽成林。

皇柏林的栽植時間雖有各種說法,但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與歷代政府均重視對古柏的保護與管理有關。1982年皇柏林被列爲省重點保護文物,與山東曲阜孔府(廟)林和四川劍閣翠雲廊,並稱全國三大成片古柏林。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