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地方這麼厲害,能把中國絲綢、毛筆、瓷器、茶文化四大文明的發源地集於一身?這個地方其實離上海不遠,就在浙江湖州

湖州這個山水環繞的江南水鄉,自古就是“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2020年5月22日至7月12日,你不妨到上海歷史博物館去看一看“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對中國絲綢文化、湖筆文化、茶文化和原始瓷文化爲何在湖州起源,就會有一個深入的瞭解。

海派藝術的領軍人物、浙江安吉(今屬湖州)人吳昌碩,曾爲同鄉王一亭(湖州吳興人)刻了一方著名的印章“人生只合駐湖州”。這方印章將人們的視線,拉回到了千百年前的湖州,也爲我們解讀絲筆茶瓷這四種中華文明精粹的起源之謎,提供了一把鑰匙。

■吳昌碩印“人生只合駐湖州”

展覽中,有一片比郵票略小的綢片,居然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家蠶絲織物,同時展出的,還有同在湖州錢山漾遺址出土的新時期時代的絲線和紡織用的棕刷。

■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綢片和棕刷

明代,中國絲綢業高度發達,“湖州蠶絲被天下”,展廳中有一套湖州出土的明代女子服飾,包括袍、裙、繡花底女鞋以及素緞襪,柔軟的面料、精湛的工藝、精緻的裝飾,是明代浙江絲織水平的縮影。

晚清以來,湖州絲綢商紛紛在上海開設絲行,將湖州絲綢廣銷世界各地,他們也積累了驚人的財富,幾乎達到富可敵國的程度,由此便在湖州南潯留下了一批華美無比的宅院如小蓮莊、百間樓等等。

湖州善璉是湖筆的發源地,而湖筆,又被譽爲“筆中之冠”。湖州制筆歷史可上溯至2000多年,當地人把戰國時的蒙恬將軍奉爲筆祖。歷代文人如王羲之、王獻之、智永、顏真卿、蘇軾、錢選、趙孟頫、王蒙、吳昌碩、沈尹默等都爲湖筆留下過動人故事或爲改進湖筆做出過貢獻。

現場展出的9米長元代趙孟頫《歸去來辭》行書卷以及吳昌碩行書卷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書跡。

■趙孟頫行書長卷《歸去來辭》

■吳昌碩行書長卷

現場有一個1990年在湖州出土的東漢青瓷罍,因爲罍肩部刻劃有一個隸書“茶”字,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刻有“茶”字的儲茶甕,爲湖州乃至中國茶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佐證。這一精美的茶具,也證明了當時湖州地區的製茶、飲茶和儲茶已有相當規模。

而茶聖陸羽,又因爲與唐代湖州的僧人皎然同爲飲茶發燒友,兩人相互切磋茶學幾十年,在皎然的幫助下,陸羽寫成了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

本次展覽中,展出了一批原始瓷文物。據湖州市博物館陳列部主任劉小清介紹,經過近十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湖州的德清地區從夏代開始產瓷,歷經商代、西周、春秋,至戰國時期,連續不斷,是目前國內已知出現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一直不間斷生產的原始瓷產地。學術界已經基本確立了德清地區的早期制瓷中心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

本次“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是湖州市博物館2019年推出的原創主題特展,此次是首次走出湖州。展覽以湖州故事、湖博藏品爲核心,以“初心與使命”、“雲想衣裳·絲”、“生命觀照·筆”、“春之記憶·茶”、“灼爍其華·瓷”五個單元,近百件展品,呈現湖州獨有的中華文明物語,展示湖州的人文底蘊和匠心精神,並通過上海歷史博物館這樣的平臺,進一步向世界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人故事。

配合展覽,還將舉辦湖筆、輯裏湖絲手工製作等非遺活態展演、文旅文創產品展示和專家講座等系列活動。

“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

展期:2020年5月22日至7月12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東樓一樓特展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