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平凡中走來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一一柳永的《望海潮》道盡了杭州的前朝今世。杭州的文化積澱,培育了古今無數的文化名人,他們的存在極大的豐富了江南的文化氛圍,也促成了藝術門類的推廣和發展。

八十年代後期陪陸抑非老先生在柳浪聞鶯寫生

名家題字
方增先先生題齋《容心閣》

在杭州衆多的藝術家羣體中,有一位也許你還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也許還比較陌生,但當你看見他的篆刻作品後,一定會被深深地吸引,並由衷的讚許。

他就是張波杭,一位生活在杭州六十多年的篆刻藝術家。

張波杭生活在這個城市之中,居住在著名的詩人.古建築大師林徽音曾經居住過的院落中。早年的篆刻,受益於清末大收藏家魏稼孫之玄孫,杭州書畫篆刻藝術家 魏偉民先生的親授而得以啓蒙。初入浙派,繼而深入泰漢,研習甲骨,間學詩文,亦喜書畫,頗愛攝影。這些都爲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爲了更好的提高自己,又受到了著名篆刻家劉江先生,張耕源先生的悉心指導。現爲著名篆刻家西泠五老之一的林乾良先生的入室弟子。

與中國美院王伯敏老師一起

張波杭所篆之印個性極強,風格獨特,既有細膩雋秀的元朱文小印,又有大刀闊斧的漢白文大印,並能在兩者之間自由行走,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文武兼備。他的印章受到了當代很多著名書畫家的青睞。

著名人物畫大師方增先老先生得到他刻的印章喜愛有加,讚不絕口 ,當即提筆爲他題寫齋號《容心閣》以示鼓勵。

曾宓老師題字

著名山水畫大家曾宓先生對他的制印風格產生了濃厚的性趣,並加以特別關注和賞識。曾先生八十歲後的用章幾乎都出自他的刀下。至今,已爲曾宓先生制印約130餘方,其中包括20多枚大小不一的佛像類印章。先生曾爲其題詞“璞石容金″厚加褒獎。曾老師常對他說:你雖不是最著名的篆刻家,但你的印章是我最喜歡的,是與我的書畫風格最能契合的,它能爲我的作品增色。

與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老師一起

八十年代初期,有幸受到中國美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閔學林先生和中國美院教授著名山水畫家卓鶴君先生的親授。在數年的學習期間,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

與中國美院教授閔學林老師一起

杭州爲江南福地,文化底蘊深厚,文人墨客頗多。生話在杭州, 中國美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就在身邊,當時的美院集中了許多當代最著名的藝術大師,爲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他常常不辭辛勞,帶上自己的作品登門拜訪名家大師,並得到了著名畫家陸抑非,周昌谷,諸樂三,王伯敏,朱豹卿,潘飛輪等諸位先生的悉心教誨。爲了更好的學習,還經常陪同油畫家胡善餘及林達川去野外寫生,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了迅猛的昇華。在衆多前輩大師的影響下,他的興趣多樣而廣博,他對周邊事物的細微變化有着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捕捉能力,所涉作品視角獨特而個性鮮明。

與朱豹卿老師一起

他不追名逐利,甘於寂寞,潛心修養。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中汲取養分,充實自身。他常常走出安逸的江南水鄉,深入到貧瘠的西部大地。登賀蘭山,涉河西走廊,穿越柴達木盆地,領悟大漠敦煌,行走在川藏青藏沿線採風,深入西藏瞭解藏地文化。經過數年的奔波,累積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也爲日後的創作活動做好了準備。

藝術是互通的,是多元的,只有不斷開闊眼界,不斷吸收新鮮理念,才能不斷的提升自我,長足發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永恆的真理。

與潘飛輪老師一起
與“西泠五老”林乾良老師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