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趣識】中國古建築取名的那些講究

我們日常可見許多古建築,大到宮殿廟宇,小到亭臺樓榭,那麼古人是如何給這些古建築取名的呢?

“樓房”一名從何來

一說是:樓,重屋也,從木、婁聲。另一說法是《釋名·釋宮室》:“樓,言牖戶諸射孔婁婁然也。”射孔,指門窗上可以照射進陽光的孔格;婁婁,空疏也。樓房是二層以上建築,門窗射進的光線更多,室內更顯“婁婁然”(空明敞亮),故稱“樓”。

天棚爲何稱“天花板”

天花板即室內頂棚,因特徵而得名。“天”,指房子的頂棚位置;“花”,即花紋,說的是房頂的裝飾。古代建築的頂棚,多成棋盤格佈置,上繪龍鳳、花卉、幾何紋樣,或做成浮雕圖案,故名“天花板”。

“禍起蕭牆”的“蕭牆”指什麼

蕭牆即門屏,是指古代宮室內當門的矮牆。古代宮室內當門處有一小牆。客人來見時不會直接見到室內的主人,而需要繞過小牆,方可見到。那堵小牆即爲蕭牆。

木構建築的“斗拱”是什麼

我國古代木構建築,在立柱和橫樑的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類似人的拱手形象,故曰“拱”。拱與拱之間墊的上部鑿有槽口的方形木塊,叫“鬥”。《中國古代建築辭典》對其解釋說:“狀如舊時量米的鬥,所以叫作鬥。”

藏書樓爲何稱“閣”

古代收藏圖書的房子,多稱“閣”,著名的有文淵閣、天一閣等。“閣”本義指門開後插在兩旁用來固定門扇的長木樁。後引申出“置放”的字義。清代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解釋說:“凡止而不行皆謂之閣。”圖書進入藏書樓,是爲了收藏,處於擱置不動的狀態,故此類建築物多稱爲“閣”。

“闕”是什麼樣的建築

蘇軾的詞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大家都耳熟能詳。闕本指宮門、城門兩側的高臺,中間有道路,臺上起樓閣。其得名,清代汪中在《述學·釋闕》中說:“天子諸侯宮城皆四周,闢其南爲門,城至此而闕,故謂之闕。”

亭子爲何叫“亭子”

亭子有頂無牆,是一種常見的小建築物。亭子古時候常建於路旁或園林之中,以供行人和遊人駐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釋名·釋宮室》中的解釋爲:“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