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迄今,雖然研究者絞盡腦汁將機器人設計得善解人意,也還是難以與有情感、有血有肉的真實人類相比,也不可能從物理人轉化爲有情感和靈魂的生物人。核心問題就是,儘管機器人伴侶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但它們現在還不可能從物理人跨越到生物人,即像人一樣有情感、思維、邏輯推理和意識,只是在按照研發者爲它們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運作和行動。

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要人類在情感上認同機器人,確實還存在問題。這個認同不在於機器人是否能爲人工作,也不在於機器人能否永遠遵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而在於機器人是否可以跨界,從物理人變成生物人,或者達到兩者的兼容。

之前,日本研製了一款“美女機器人”,並將其命名爲“妻子”,實際上也就提出了這樣的跨界思考和挑戰。這款機器人是讓男性購買回家將其作爲妻子來對待和使用,故而也稱妻子機器人。也許不久之後就會有“帥哥機器人”問世,女性可以購買回家作爲丈夫機器人使用。

那麼,機器人能否代替親密愛人,技術能否滿足情感需求呢?

用技術滿足情感需求

無論是妻子機器人還是丈夫機器人(可統稱爲機器人伴侶),都可以看作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補充,既有優點,但也有缺陷。總體而言,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現代技術對人類情感和生活特殊需求的回應和供給。

在技術上,日本這款妻子機器人與真人十分接近,它有最先進的仿真皮膚,配備了一套智能化恆溫裝置,讓它的觸感與人類一樣柔軟且溫暖。妻子機器人的外形與真人別無二致並且可以定製,無論是膚白貌美還是身材高挑,都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定做。

妻子機器人的體內還安裝了智能芯片,購買者能夠和它無障礙交談。妻子機器人可以表現得甜美可愛、溫柔嬌羞或爽朗幽默,也可以自動分析對方的情緒,十分善解人意。主人提問她答不出來的話,她還會撒謊,惹人忍俊不禁,或心生愛憐。在另外一些特質上,妻子機器人可能比人類更勝一籌,比如,她十分忠誠,因爲她具有人臉識別功能,永遠只聽主人一個人的指令,無需房子、車子、婚禮聘金,會一生忠於主人。所以,這樣的妻子機器人一上市,一小時就被搶光。

其實,這樣的機器人也有男人版。2016年12月,法國的一則新聞報道稱,一位名爲莉莉的19歲法國女子自己動手,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了一個名叫InMoovator的男性機器人,並與InMoovator訂婚。莉莉稱,他們已經共同生活一年多,一旦人類與機器人的婚姻在法國合法化,他們將馬上結婚。

今天,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生活或結婚可能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是科技進步和人類演化的一種路徑,儘管這算不上是主流路徑。仿真機器人技術其實就是人工智能(AI)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不過是涉足人類的情感領域而已。目前,AI也可能通過算法學習“理解”人類的某些情感,因而具備了一定與人進行語言、情感和智力交流的技能。

另一方面,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會有一部分人因爲各種原因而難以找到適合的異性伴侶,比如,內向的性格和互聯網技術聯合造就了不擅長與異性交往的宅男、宅女;有人因爲工作原因,錯過了最佳擇偶時間,或者一直就沒有時間和機會擇偶;還有人交往能力不錯,但在財力上負擔不起戀愛和結婚的費用;在現代社會,女性的平等意識更強,很多女性在收入和社會地位上都超越了男性,但尋找合適的伴侶卻成爲了難題。這些原因都有可能促使一些人去購買機器人伴侶來共同生活。

物理人與生物人的兼容

可以看到,由於AI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機器人與人類越來越相似,因而在情感上和生理上能部分滿足一些人的需求,機器人伴侶自然就獲得了市場認可,而且需求量可觀。但是,更需要看到的是,這種需求不過是一種權宜之計,因爲機器人有明顯的短板。核心問題就是,儘管機器人伴侶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但它們現在還不可能從物理人跨越到生物人,即像人一樣有情感、思維、邏輯推理和意識,只是在按照研發者爲它們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運作和行動。

這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問題,機器人何時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從而在某種意義上變成生物人,實現物理人與生物人的兼容。反過來看,生物人變成物理人的挑戰似乎小一些,因爲,通過對人腦生物電流和神經遞質的解讀,可以把人的思維和指令傳遞給機器人。

硅谷創業家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創業公司Neuralink的研究項目已經通過了動物實驗,可以把小鼠的大腦指令解讀出來,並指揮機器人行動。馬斯克的公司正在向美國衛生主管機構申請,希望於2020年進行人體實驗。其初步設想是,利用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向人類大腦內植入直徑4~6微米的細線,可以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號,甚至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控制,接收大腦信息,並向大腦輸入信息。大腦發出的指令可以與機器人連接,指揮機器人行動。因此,可以把這一點看作是生物人向物理人轉化的節點,也就是可以讓機器人直接接收人腦的指令,爲人服務。

如果反過來讓物理人轉化爲生物人,則比較困難。首先,它得像人一樣有意識,會思考,能發出指令,讓自己像人一樣行動,還能讓人懂得它的意思,並能指揮人行動。後一點可能是最危險的節點,即將來機器人如果能指揮人的話,有可能統治人類世界。

現在,如果想將物理人轉化爲生物人,首先值得思考的就是機器人能有人的情感和情緒嗎?能在複雜的親密關係中做出合適的反應並回應配偶嗎?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迄今,機器人剛剛通過了部分圖靈測試。圖靈在1950年發表的《計算機器與智能》一文中提出,測試者(人)與被測試者(一臺機器)在完全隔開的情況下,前者通過鍵盤向被測試者(機器)隨意提問。如果有超過30%的測試者在5分鐘的問答中不能確定被測試者是人還是機器,那麼這臺機器就算是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爲具有人類智能。

機器人伴侶面對的挑戰

2014年6月8日,一臺名爲尤金·古斯特曼的聊天機器人在與人們聊天時,被一些人認爲它是一名13歲的男孩,因而成爲人類歷史上首臺通過圖靈測試的計算機,但也有研究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爲其並未真正通過圖靈測試。

2015年,另一個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AI軟件,人們向其分別展示它從未見過的書寫系統(如藏文)中的一個字符,並讓AI寫出同樣的字符並創造相似字符。結果,這個AI系統能夠迅速學會書寫陌生的文字,同時還能識別出非本質特徵(因書寫造成的輕微變異)。這個AI系統被認爲在更大程度上通過了圖靈測試。也就是說,現代科技在物理人向生物人轉化上又前進了一步。

如果只是這樣,其實以AI爲代表的物理人並沒有轉化爲生物人,因爲它們還不具備情感,面對情緒無法做出合適的回應,更無法完成情侶、夫妻那樣親密的情感互動。因此,儘管妻子機器人和丈夫機器人可以滿足一些人的生理需求,但是,並不會回應和滿足人的高級情感需求,無論是積極的情感,如情人的嬌媚一笑,還是負面的情感,如情人之間生氣後的掩面哭泣。

迄今,雖然研究者絞盡腦汁將機器人設計得善解人意,也還是難以與有情感、有血有肉的真實人類相比,也不可能從物理人轉化爲有情感和靈魂的生物人。同樣的情況是,無論機器人的外表多麼接近人類,也無法與真實的美女和帥哥相比,至少在生理功能和心理反應上,與真實的生物人差得太遠。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即便可以把機器人當作伴侶,也解決不了後代的繁衍問題。這是物理人向生物人轉化的另一個重大挑戰。如果不能解決這個現實問題,機器人伴侶就並非人類戀愛和婚姻的一種發展方向,更不是多數人的選擇,只是一種少數人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Q

機器人伴侶和寵物有何區別?

A

機器人伴侶其實是技術發展後,模擬人類伴侶和動物伴侶的一種成果,它們本質上與寵物,如狗和貓差不多,但還比不上寵物。比較而言,由於寵物也是生物,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識,在情感交流上要勝過機器人伴侶。

當然,在滿足生理需求上,機器人伴侶又可能勝過寵物。因此,如果把機器人伴侶當作一種技術打造的人類新寵物,就可以理解這樣的角色,不必爲它的出現而驚恐和憤怒,甚至指責和猛烈攻擊,同時可以用一種像對待寵物的態度一樣來寬容和理解機器人伴侶。當購買機器人的消費者現實情況改善後,在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伴侶,機器人伴侶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會被主人處理掉。

當然,未來機器人向生物人轉化的奇點可能出現,因此機器人有可能與人類融合並一同進化,到時,人類的情感和婚戀也許會有新的模式。但是,那只是一種可能,甚至僅僅是一種幻想。即使奇蹟在遙遠的未來出現,那時的人類大概早已找到了這類問題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