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軍工科技的限制,古代戰場上的兵種相對比較單一。在冷兵器戰場上,有這樣一小羣足以決定戰爭走向的兵種,這羣士兵往往一個人的殺傷力便可抵一支小規模部隊。由於該精良兵種戰鬥力高超,所以,極易建功,許多白手起家的將領都曾做過這種士兵。
其實,他們就是古代的特種狙擊兵——神射手。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現的時間,也許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向來膾炙人口,這也是關於弓箭威力的最有效的廣告,另一個例子來自《詩經》中的“騂騂角弓”。
古代戰爭中拎着刀槍站在軍陣中的士兵佔了很大比例,而軍陣中的弓箭手同樣不少。在宋朝時期,弓箭手在通常部隊中的比例達到六成,可見,當時的將領有多重視弓箭手。弓箭手能爲軍隊提供大部分的遠程火力輸出,不論攻守弓箭手的地位都無可替代。
春秋時期楚國將領養由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射手,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標記的柳葉,並曾一箭射穿七層鎧甲。《戰國策·西周策》中記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都出自這裏。此人號“養一箭”,一箭就足以致勝了。

弓箭手雖然很多,但是,其中能稱得上神射手的卻寥寥無幾,畢竟,射箭這種技能很依賴天賦。神射手必須擁有足以拉開強弓的力氣,還得兼備久戰不衰的耐力,除此之外,心理素質也必須過關。正因爲這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在古代軍隊中神射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才,自然得爲他們準備最優厚的待遇。
前文提到神箭手的殺傷力堪比一支小型部隊,其實,這並不是誇張,歷史上出現過許多以一當百的優秀神箭手。北宋曾與羌人惡戰,宋軍不慎落入羌人埋伏圈,被一萬羌人團團包圍無法脫身。在這危機時刻,一名叫王舜臣的軍官站了出來,之後,搭弓引箭射向敵軍,將衝上前的七個敵軍騎兵全部射殺。
見王舜臣居然有此等射術,羌人震驚極了,短時間內居然不敢再攻,此舉,也使得宋軍有了喘息的機會。後來,羌人收攏包圍圈,兩軍激戰至夜間,在長達四個小時的殊死決戰中王舜臣居然射出了近一千發箭,且每箭都不落空,射得王舜臣手指都崩裂開來,鮮血流滿了胳膊。

在金朝與西夏的交戰中,金國的郭斌同樣以箭術一戰成名。在金軍攻城期間,西夏兵舉着木頭屏障堅守城牆,郭斌見木頭屏障後露出敵軍的胳膊,於是,一箭射去,將木頭屏障連同背後的敵軍胳膊一同射穿。除此之外,還射殺上百西夏守軍。
後來,蒙古滅掉金朝,郭斌據守會州城誓死不降,在蒙古士兵攻破城門後仍藉着自家門板作掩護射殺蒙古士兵。一衆蒙古士兵拿郭斌毫無辦法,最終,郭斌射光了備用的箭支,點燃草垛自焚身亡。
由上述兩位善於射箭的神箭手可見,一個優秀的射手絕對是戰場上最恐怖的存在,在轉瞬間就能奪取敵軍的性命,一個人堪稱一支小部隊。

除了要在戰場上殺傷敵方有生力量外,神射手們還負責執行“斬首行動”。
可以說,在通常情況下,敵方將帥是很難擊殺的,他們身着精良的重甲,身邊還有一羣親衛隊。然而,在神箭手們的眼中,不論敵方主帥護甲多厚、親隨衆多,只要踏入神箭手的射程,絕對難逃必殺的一箭。
唐朝時期的名將薛仁貴便十分善於狙殺主將,皇帝曾在校場擺下五層盔甲讓考驗薛仁貴的箭術,薛仁貴一箭將五層重甲擊穿。在戰場上薛仁貴同樣不負衆望,曾經創下三箭射殺三名鐵勒將領的佳績。張獻忠就曾因爲輕視神箭手,在陣前巡查的過程中被敵方神箭手雅布蘭狙殺,最終,導致所向披靡的西軍因羣龍無首被清軍剿殺殆盡。

據南宋華嶽在兵書《翠微北征錄》中的記載,兵器有三十六種,弓爲老大。武藝分一十八般,弓爲第一。明朝人茅元儀在《武備志》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數量衆多的神箭手能顯著提高軍事實力。並且,遊牧民族出生的孩子自幼會接受騎射訓練,所以,遊牧民族盛產神射手。
可以說,遊牧民族之所以能在古代所向無敵,與這羣草原上的神射手一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草原善於射箭的高手衆多,所以,相比於中原大地草原上衡量神射手的標準要高很多。遊牧民族通常以能射落大雕作爲神箭手的考覈項目,匈奴更是稱這種考覈合格的優秀射手爲射鵰者。

神箭手堪稱古代戰場上的特種兵,高難度的任務也賦予了他們額外的晉升機會。李廣本來是個無名小將,但就是因爲他擅長射箭所以被皇帝發掘出來。漢文帝欣慰的拍着李廣的肩膀說:“你絕對是個封侯的好料子。”果不其然,李廣最終成長爲獨當一面的大將。
享有盛譽的武聖岳飛,他的弓箭技巧也十分出衆。傳言,嶽將軍能拉開三百斤的弓,傲視宋朝所有弓箭手。不但岳飛的力氣超乎常人,他還會一種左右開弓的技巧,在古代,能夠掌握這種技術的人十分稀少。
戰場在何時都是殘酷的,而古代能夠掌握精湛射術的士兵無異於戰場上的弄潮兒,這項技術也是建功立業的絕佳敲門磚。
參考資料:
『《古代戰爭的兵器之首》、《中國古代的神箭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