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割菜芯

“這是牛場坡村收割的第一批菜芯,銷往粵港市場。”5月19日,紫雲自治縣貓營鎮牛場坡村村支書吳修波如是說。菜芯,從播種到收割只需45天,一年種植8季,每季畝產1500斤,平均每斤菜芯1.5元,每季畝產值達2250元,年畝產值18000元,還是保守算法。

“菜芯長勢較好,熟練工人少,收割不過來,抽苔開花就賣不成了。”吳修波說,收割菜芯的熟練工人都是在外地大型蔬菜種植場務工多年的附近村民,要提高菜芯畝產量,培養割菜熟練工人是關鍵。

今年春,牛場坡村在深化農村產業革命中,與四大寨鄉返鄉農民工岑青林合作種植粵港蔬菜(銷往粵港市場的蔬菜),岑青林多年在廣東、寧夏大型蔬菜種植場從事蔬菜種植,有着豐富的種植經驗。

“村委及村級合作社負責協調土地流轉,噴灌、冷庫等配套基礎設施設備的安裝建設,組織勞動力務工等。”吳修波說,種植和銷售由岑青林負責,包括種子、肥料、技術等。

全村用於合作社種植粵港蔬菜的良田總面積380畝,其中第一季種植上海青80畝,菜芯300畝。

“返鄉與牛場坡村合作種植粵港蔬菜,靠的是多年的蔬菜行業經驗,積累的種植技術,接洽的銷售市場。”岑青林說,回鄉合作種植粵港蔬菜,初衷是帶動家鄉蔬菜產業的發展。

吳修波說,種植粵港蔬菜,讓羣衆獲得土地流轉費和務工勞動報酬兩筆收入。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水稻,年畝產稻穀1000斤,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沒多少利潤。現在,每畝每年800元的土地流轉費,還能在家門口就業,充分激發羣衆的內生動力,先讓一部分羣衆參與進來,在蔬菜基地務工獲得勞動報酬後,帶動更多羣衆來蔬菜園務工,從不會割菜到割菜能手,從不會種植粵港蔬菜到會種植粵港蔬菜,爲以後自主創業積累經驗和技術財富。

“在家門口務工比在外務工強很多,照顧家人賺錢兩不誤,還能在自己的田地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牛場坡村高寨組村民吳其書說,之前,他長期在外務工,現在,家鄉建起了蔬菜園,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幹是他夢想已久的事情。

吳其書告訴記者,只要菜好,他一天能割300斤菜芯,按照每斤0.5元的計件薪酬,每天拿150元不成問題。

“播種、翻地、管護用工是計時薪酬,每天每人80元,做工8小時;割菜是計件薪酬,比如收割上海青、小白菜每斤0.3元,收割菜芯每斤0.5元。”吳修波說,一畝產量1500斤的菜芯,每人每天能收割300斤菜芯的熟練工人,需要5個工時,即750元的割菜勞務費。300畝菜芯,一季就需要割菜勞務費22.5萬元,這些錢都是附近村民賺走了。隨着產業的不斷推進,將會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記者 姚福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