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悠柔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衆所周知,白銀是古代的流通貨幣,古人進行買賣或者交易的時候,都是使用白銀來結算的。隨着時代的進步,銀子也不再是流通貨幣,如今我們使用的流通貨幣是人民幣。但是,大家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呢?那就是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多少人民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銀子的“價值”。
其實,每個朝代的物價和銀兩的價值都是有所差異的,但是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用大米來衡量銀兩的價值應該是比較準確的。我們先來看看唐朝時期,銀子的購買力。在唐朝時期,人們的生活都普遍比較富足,畢竟唐朝可是一個非常鼎盛的王朝,不僅經濟實力強大,就連軍事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據瞭解,唐朝時期一兩銀子大約能買200斗大米,而一斗大米相當於現在的12.5斤,換算過來的話,也就是一兩銀子能買2500斤大米。如今,一般的米價大約是1.75一斤,也就是說,唐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4375元。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清朝銀兩的購買力。在清朝鼎盛時期,一兩銀子值1000文銅錢,10文銅錢能買一升米,一升米約等於75公斤大米,也就是說一兩銀子能買一百升米,按如今1.75一斤的米價來算的話,相當於是148元。在北宋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700斤大米,也就是如今的1225元。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朝代銀兩的購買力是相差很大的,唐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四千多塊,可清朝的卻只值148塊。那麼,你的收入在古代是什麼水平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