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常惠得知漢使來到,通過看守他的匈奴,教給了漢使索要蘇武的密計,立即答應了將蘇武等人釋放,始元六年,被看押了19年的蘇武和常惠在霍光的操作下返回了漢朝,此時的常惠早已鬚髮皆白,但志氣這種東西並不只是屬於年輕人,白髮蒼蒼的常惠正如曹操在《龜雖壽》中所寫的那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常惠一生爲西漢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挫匈奴、收龜茲、平定西域,真可謂戰功彪炳。

引言

《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這句話常常被用來激勵世人——不管年歲幾何,只要心中有想法,都應該大膽去實踐。

01

蘇武牧羊這個典故大家耳熟能詳,講的是漢朝的使節蘇武在出使西域的途中被匈奴抓獲,被抓之後的蘇武不管匈奴如何威逼利誘,都堅強不屈,忠於祖國。而世人不知道的是,被囚禁19載的不僅僅是蘇武,還有漢朝著名的外交家——長羅候常惠。

蘇武出使西域的時候帶了100多人的使團,常惠就是其中之一,這時候的常惠雖出身貧寒,但志向遠大,血氣方剛的他希望通過此次出使西域,大展拳腳,揚名立萬。

然而現實很骨感,躊躇滿志的他還未來得及大顯身手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蘇武所帶的使團被匈奴抓獲之後,除蘇武和常惠外均屈服了。所以最後只有蘇武和常惠被看押了19年。

後來,常惠得知漢使來到,通過看守他的匈奴,教給了漢使索要蘇武的密計,立即答應了將蘇武等人釋放,始元六年,被看押了19年的蘇武和常惠在霍光的操作下返回了漢朝,此時的常惠早已鬚髮皆白,但志氣這種東西並不只是屬於年輕人,白髮蒼蒼的常惠正如曹操在《龜雖壽》中所寫的那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被看押的這19年裏,常惠喫盡了苦頭,但他也因此瞭解了匈奴的社會組織、發展情況,19年後白髮蒼蒼的常惠已經算是一個真正的匈奴通了,他對匈奴的生活習慣、心理戰術瞭然於胸。

02

順利回到漢朝的常惠得到了朝廷的重用,逐漸的嶄露頭角。公元72年的時候,西漢朝廷接到了遠嫁烏孫國的解憂公主的求救信,她上書朝廷,車師和匈奴聯手侵略烏孫,烏孫國請求支援。接到解憂公主的求救信之後,剛剛繼位的漢宣帝心急如焚,一來烏孫有難,解憂公主危在旦夕;二來,烏孫國和漢朝互通往來,互結盟友,是漢朝在西域的穩定據點。綜上所述,烏孫國不能有任何閃失。

爲了解決烏孫的困境,漢宣帝召見了常惠,並讓他前往烏孫。常惠有着多年“旅居”西域的經歷,對西域地區比較熟悉,派他前往可事半功倍。常惠來到烏孫,瞭解了當下局勢後,立即派人返回漢廷,要求漢宣帝緊急發兵。於是漢宣帝發兵15萬討伐匈奴。常惠在此過程中率領5萬烏孫軍隊從西邊出擊匈奴。

匈奴人得知漢廷大規模發兵之後,緊急向西逃竄,最後中了常惠的埋伏。經此一役,匈奴損失慘重,而漢廷卻兵馬糧草絲毫未損。匈奴萬萬想不到,僅僅只是一個隨從,居然給他們帶來了如此大的損失。這次戰役之後,常惠因功被封爲長羅候。

03

常惠雖然一展所長,加官進爵了,但他並沒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理性的看待的整個西域的局勢。漢朝講究的是寬大、包容,但也是有底線的,越線了,漢廷將會以雷霆手段還擊。比如使節就是漢朝的逆鱗,觸之必死。使節在漢朝的時候直接代表的是朝廷、皇帝,所以如果有人膽敢殺害漢朝的使節,雖遠必誅。這也是蘇武和常惠被抓後能夠留得性命的原因。

但總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比如西域小國龜茲,他就殺害了漢朝的使節和校尉。這件事被常惠得知之後上報給了朝廷,此時的漢廷實際掌權者是霍光,他要求常惠便宜行事。

常惠得令之後帶兵將龜茲圍的水泄不通,自以爲山高水遠,漢廷鞭長莫及的龜茲被常惠等人打得措手不及,於是龜茲國王親自出面辯護,說是殺害漢廷使節和校尉的是他已故的父王,而他父王只是一時被人迷惑了。

熟知胡人秉性的常惠知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於是他命令龜茲王交出罪魁禍首,找到“羔羊”之後的常惠將之當着西域各屬國的面直接斬殺了,這一舉動大大震懾了西域各國。經此一事之後,龜茲正式歸屬於漢朝。

懸泉漢簡中發現了常惠的信息,根據懸泉漢簡的記載,常惠常駐赤谷城,職責是屯田、監視烏孫、防備匈奴。漢簡中還有常惠與朝廷往來信息的隻言片語。

結語

蘇武死後,常惠接替了他的位置,主管着周邊各部族的事務。常惠一生爲西漢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挫匈奴、收龜茲、平定西域,真可謂戰功彪炳。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新疆這片熱土才得以歸於祖國的懷抱。

參考資料:

《封神演義》

《龜雖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