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個音樂嗎?

我們通常認爲的正歌劇,時代都很遙遠,觀衆對於其想法和劇情都無法順暢地理解,很難產生共鳴。

主要還是因爲歌劇有嚴格的結構和形式限制,內容略單一,曲式高度格式化,我們也很難從中體會到觀看地趣味,所以大家一聽到歌劇兩個字就會覺得它離我們很遙遠。

但從十八世紀中期起,以格魯克爲代表的作曲家開始推出“革新歌劇”以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

而我們耳熟能詳的莫扎特,則是這一時代的重磅巨星。他的早期作品雖然仍是意大利語的正歌劇,但後來給我們帶來了《後宮誘逃》、《魔笛》等劃時代意義的德語歌劇。

莫扎特自小被稱爲神童,4歲譜曲,6歲巡演,小提琴對於他來說都是拿來玩的把戲。但這位號稱“樂神的愛子”“、“被上帝親吻過腦門”的天才在36歲就逝世了。

可你敢想,在他這短短的36年生命中,竟然有32年都在創作,其作品數量達600多首。如果他能像其他作曲家一樣再多活幾十年,會留下多少非凡的樂章啊!

更讓人難以相信地是,《魔笛》是莫扎特人生中的最後一部歌劇。這樣天馬行空的作品,竟然和他疾病纏身、境況拮据時爲自己所創作的安魂曲,處於同一個時期所作。

《魔笛》融合了18世紀以前德、奧、意、法、捷等國家所特有的各種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使其音樂語言更爲豐富,可以說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劇。

整個歌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古埃及,一個被分割爲日之國和夜之國的世界。

埃及王子塔米諾誤入夜之國,不幸遭巨蛇追殺而昏迷不醒,幸運地是被夜後的宮女所救。醒來的王子看到夜後女兒帕米娜的畫像後一見傾心,得知帕米娜遭大祭司綁架,立刻答應前去營救。夜後答應王子,只要他能救回帕米娜,就將女兒嫁與他,並贈給他一支能逢凶化吉的魔笛。

可王子未曾想,這其實是夜後的一個陰謀。大祭司乃是智慧的主宰,夜後的丈夫日帝在死前曾囑託他教導女兒帕米娜,可夜後對此非常不滿,企圖奪回女兒。

所幸王子最終識破了夜後的計謀,在歷經重重考驗後,見到了公主。兩位有情人終成眷屬,整個故事迎來了圓滿的結局。

歌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著名的男低音詠歎調“在這神聖的殿堂裏”。

王子塔米諾和公主帕米娜入教後,他們都爲衆祭司所承認。在儀式進行完後有人告訴塔米諾,要小心婦人。

當衆祭司離開後,夜後帶着侍從來到塔米諾三人身前並恐嚇他們祭司長是個兇殘的人,告訴帕米娜,如果想和塔米諾結婚必須要除掉祭司長。正當帕米娜猶豫時,祭司長突然來到這裏,拆穿了夜後的謊言,並宣佈夜後必須受到處罰。這時祭司長唱出了這段詠歎調,十分的應景且讓觀衆感到又深沉又興奮。

還有一首著名的《魔笛主題變奏曲》由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作曲家索爾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根據這部著名歌劇《魔笛》第一幕快結束時的一個主題編成一支,由序奏、主題、五個變奏和尾聲這八個部分組成的曲子。

這首曲子幾乎成爲所有吉他演奏家在音樂會的保留曲目,它常常作爲國際吉他比賽中規定的必奏曲目之一,可想而知它在音樂界的分量有多重了。

文字丨NightCaroline

攝影丨YC

編輯丨Yvonne

文中音樂魔笛主題變奏曲 吉他曲來自瑞鳴音樂最新專輯《東京羅曼史》原曲 : Fernando Sor 此曲改編自古典音樂巨匠莫扎特的歌劇傑作《魔笛》,由於能夠充分體現吉他的 樂器特性,以及演奏家的技藝水準,常常出現在國際吉他比賽和大型音樂會中。 本專輯中,志野文音以自幼陪伴自己的吉他名琴所演繹的版本,在展示她屢獲國際獎項的高超演奏技巧的同時,也呈現出她於沉靜平和、歡欣愉悅與熱烈昂揚之間收放自如的音樂情感流動,令人讚歎不已。

《東京羅曼史》

志野文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