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我是餘歡水》的寓意之前,先討論一下這部劇的劇集長度。
週末兩天看完了12集的《餘歡水》,爲這種短小精悍又一氣呵成的劇集模式點贊,《我是餘歡水》12集、《龍嶺迷窟》18集,剛剛適合在一個週末或者假期刷完,也沒有什麼壓力,這種短小精悍的劇集模式應該成爲引領電視劇市場的新時尚。
那些動輒30集、60集的“大製作”,實在有點“反人性”。一方面是沒時間看,即使耐着性子看完,到了後面也不記得前面的劇集是什麼,很不利於觀衆觀劇體驗,尤其是偵探燒腦劇,如果劇集太長、鋪墊時間太久,那又增加了看不懂的可能性,淺閱讀、快消費的時代,電視劇也應該緊跟潮流走短平快路線;另一方面是節奏感,像《琅琊榜》、《甄嬛傳》、《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經典劇集,觀衆倒期望它集數更多一點,但除了少數經典劇集外,大多數集數很多的“大製作”都有注水的嫌疑,就像《鬢邊不是海棠紅》,前幾集敘事節奏緊湊、服化道優美,但到了後面幾集明顯開始湊時長,通過大段大段的心理獨白來拉長進度條、拗人設,誰有耐心看下去?
觀看《我是餘歡水》的體驗很好,這首先來自於短小精悍、一氣呵成的劇集篇幅。其次來自於劇情設計,《我是餘歡水》有點科恩兄弟電影的感覺:故事中的所有人都被捲入了一件事、一個突發情況中,個人的命運也隨着世界而變動。《我是餘歡水》中,劇中所有的人都因爲餘歡水這個人,而捲入了紛爭中,隨着餘歡水這個人情況的變化,不同的人處境也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這部劇是一部“社會寫實劇”,尤其是劇集開始,對於中年男人窘迫生活的描寫,入木三分,又令很多人感同身受。
更殘酷的事實是:餘歡水這樣的人物,在電視劇裏是一個屌絲符號,沒錢、沒車、每月要供房貸、供小孩上學、供老人生活費、夫妻關係還不和睦,而觀看電視劇的很多北漂、滬漂、廣漂中年人,可能連供房貸的機會也沒有,連承受這些壓力的機會都沒有。
餘歡水是一個輾轉騰挪、艱難度日的中年人,他習慣性撒謊,也沒有什麼大的志氣,但他本質不壞,在心靈深處,他有着樸素的責任心和真善美,所以,觀衆下意識裏希望他贏,希望他站起來。
於是,在電視劇的後期,餘歡水“逆襲”了,他不僅有錢了,還有了榮譽,更重要的:他掐住了壞人的要害部位,打服了他們,不僅個人逆襲,還實現了社會責任感層面的大飛躍。那麼,問題來了:這一切的臨界點是什麼?餘歡水逆襲的關鍵一步在哪裏?
簡單看,好像是“變壞”。當他得知自己患上了胰腺癌(晚期),他開始破罐子破摔,大手一揮:不過了,不僅花“巨資”買了一瓶土豪酒,還賣了自己的眼角膜“過舒服日子”,於是,一個破繭重生的餘歡水出現了:膽大妄爲、不管不顧,以前不敢做的不敢想的,現在統統信手拈來,甚至還上演起了黑喫黑的戲碼。
這樣的轉變,按照中國傳統觀念,自然就是“變壞”,這樣的“變壞”也會讓世俗的眼光所不齒。大多數生活在傳統觀念中的人,此時更應該謹小慎微、縮小步子、夾緊尾巴,能熬一天是一天。
陰差陽錯,正是因爲這份不管不顧,讓餘歡水打破了生活包裹在他周身的一層厚繭,使他得以重生,並逐漸幹成了一系列大事兒,財富、名望、社會地位都飛躍了好幾個等級。簡單地看,餘歡水以前是個唯唯諾諾的好人,是個老實人,等到他開始做壞人了,一下子就走上了“成功”的快車道。
這是個有點暗黑的寓意:好人、老實人總是難以成功,束縛在生活的重重厚繭裏苟延殘喘難以自拔,不管不顧、不擇手段的壞人,反而能混得風生水起。這是電視劇的暗黑寓意,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現實。
比如劇中的三個有錢人:魏總、趙覺民、梁安妮,他們膽大妄爲,通過生產假冒僞劣產品獲取了鉅額利潤,生活得錦衣玉食。而餘歡水、欒冰然這樣的好人,不僅生活捉襟見肘,時不時還要陷入危機。
影視劇具有一定的價值引導作用,所以,電視劇給了他們一個光明的結尾:壞人被繩之以法,而好人有好報,最終求仁得仁。但在現實生活中,好人沒出息,壞人風生水起這個暗黑寓意卻可能貫穿始終,顛撲不破。
事實上,財富、名望等的獲得,不是因爲簡單的好或者壞,但很有可能是因爲能否打破對自己的限制,壞人的風生水起,以及他們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不是因爲壞,而是因爲:他們跳出了樸實的道德觀所設定的框架。
這樣的寓意不是悲觀,也恰是這部劇社會寫實主義的精妙之處:深刻地剖析社會中存在的某種現象,引出觀衆的反思。這恰是大多數國產劇所缺少的,也是《我是餘歡水》這部劇觸動人心獲得觀衆極大認可的原因。電視劇之所以設定這一暗黑的寓意,其實也是在啓發觀衆:有時候,也要試着跳出生活的束縛,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你發現《餘歡水》中這一暗黑設定了嗎?你認爲“好人沒出息,壞人風生水起”是社會現實嗎?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