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瞭解輔食添加三大“法則”,和初哆咪一起科學育兒

“輔食”顧名思義,即爲輔助食物,是指嬰幼兒由母乳或配方奶向成人飲食轉換期間所添加的過渡食物。隨着現代科學育兒觀的深入人心,輔食的添加越來越受到嬰幼兒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視。初哆咪作爲中國科學育兒踐行者,與每一位中國媽媽共同呵護寶寶的健康。

當下嬰兒輔食添加更科學,更健康,更符合嬰幼兒的生理發育特性。現代嬰幼兒輔食添加的意義不再是以孩子喫飽爲目標,而是以促進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口周發育、吞嚥咀嚼功能鍛鍊、營養素合理補充、精細運動鍛鍊等方面息息相關。輔食喫的好,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而喫不好,造成的某些後果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輔食如何喫的科學,在新手家長中還是存在一些盲點。那麼今天初哆咪就爲寶媽們整理出輔食添加的三大“法則”,只要掌握了這三大“法則”,育兒路上崎嶇變通途!

<li>時間“法則”</li>

嬰幼輔食何時添加?

現實中有些家長會在孩子2-4個月時,將一些食物少量地給孩子餵食,比如果泥,米湯;還有家長過分迷戀母乳的力量,將母乳餵養進行到1週歲乃至更長。提前或延後添加輔食都是錯誤的。

重點提示:

①孩子在一週歲以內不要添加糖、鹽、以及任何調味料;

②對於出現過敏反應的食物,可暫停添加,等3-6個月之後,再次嘗試;

③牛奶及奶製品要等到一週歲以後添加;

④蜂蜜對於1週歲以下的嬰兒存在風險,禁止添加,2週歲內不建議食用;

⑤輔食添加後,就可以額外適量添加植物油,如:核桃油、亞麻籽油。

三、性狀“法則”

初哆咪溫馨提示:

孩子在添加輔食之後,腸胃消化能力及吞嚥咀嚼能力在幾個月內將迎來快速的發展,因此輔食的性狀也要緊跟孩子的能力不斷調整。

總體原則爲: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初哆咪重點提示:

每個孩子接受輔食的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建議“順應餵養”。鼓勵孩子嘗試,但不強迫孩子進食。如果孩子喫不了一份米粉,那喫完半份就好,否則你的強迫做法可能讓孩子對喫飯產生心理陰影哦。

經歷約半年的輔食過渡期,孩子在一週歲以後,孩子的一日三餐不在是輔助作用,而慢慢成爲營養的主要來源,相對的母乳及配方奶慢慢轉換爲輔助的角色。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每日保持足夠的奶量來進行營養的補充。

同時,一些易過敏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在孩子一週歲後陸續解禁,比如牛奶及乳製品、鹽、糖等調味品。但蜂蜜和糖果仍然要保持戒備,養成喫甜食的習慣容易造成齲齒、挑食等不同的問題。另外還要注意孩子飲食的清淡。儘管孩子的飯菜中已經可以添加鹽或醬油,但爲了避免成年後慢性病的發生,飲食口味的養成是很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