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正是儒家講的中庸之道,爲人處世一定不能太偏激,要保持平常心,無論什麼事,只要做過頭了,都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有些人趨炎附勢、嫌貧愛富,固然令人厭惡,但我們不要太放在心上,更不要太偏激,有君子就有小人,這很正常,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

《菜根譚》這部傳統文化經典,是由明代洪應明先生著作的,裏面講的全是爲人處世的道理,包含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是不可多得的一部經典。末學最早接觸這部書,還是在二十多年前,剛剛步入社會大學的時候,當時就看得非常入迷。末學的人生理念,爲人處世的思想,一直到到現在,都深受這部經典的影響。今天重溫這部經典中的九個人生智慧,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受益。

一、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胸懷坦蕩,應該作爲人生的原則之一,一個真正有才德的君子,他的心地應該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沒有一點不可以告人的。而君子的才華,應該玉韞珠藏,不可到處炫耀,更不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二、趨炎附勢,人情之常。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從古至今,都是人之常情。有些人趨炎附勢、嫌貧愛富,固然令人厭惡,但我們不要太放在心上,更不要太偏激,有君子就有小人,這很正常,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

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越是聽起來很舒服的話,往往對自己就越沒好處;越是那些不中聽的話,往往就越能讓我們受益。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是那些經常對我們說好話的人,就越要謹慎對待;越是經常批評訓斥我們的人,就越要懂得感恩,他們纔是真正關心愛護我們的人。

四、閒時喫緊,忙裏偷閒。

越是在悠閒的時候,越要居安思危,遇到突發情況纔會從容不迫,鎮定自若;越是在緊張忙碌的時候,就越不能急於求成,要學會忙裏偷閒,留下一點清淨心靈的時間。

五、驕矜無功,懺悔滅罪。

不管取得多大的成績,獲得多大的成功,都不能驕傲,一驕傲,就徹底完了;不管犯下多大的過錯,也不必自暴自棄,只要徹底悔悟,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仍然可以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六、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貪圖虛名,更不會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華,所以看起來反而笨拙;越是愚蠢的人,就越愛賣弄聰明才智,唯恐別人說自己笨。

七、中和爲福,偏激爲災。

這正是儒家講的中庸之道,爲人處世一定不能太偏激,要保持平常心,無論什麼事,只要做過頭了,都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八、多心招禍,少事爲福。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越是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就越容易招來災禍。人生真正的福,是清福,是內心清淨自在,無牽無掛,無憂無慮,而不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因爲這些福都是污染的,是帶有後遺症的。

九、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爲人處世,不可自命清高,一定要打開心量,能夠接納別人、寬容別人,才能與別人和諧相處,成就一番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