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魯迅是中國近代的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爲了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可謂是鞠躬盡瘁,有多少人都恨不得和魯迅扯上點什麼關係,但就是有這樣一位名人,與魯迅同窗了兩年,卻對魯迅隻字不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此人便是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

我們對陳寅恪可能沒有像魯迅那麼熟悉,他是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可見,他的成就並不亞於魯迅,也爲我國的文學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於當時那樣一個混亂的時代,陳寅恪能成爲這樣的文學泰斗,也無疑是幸運的。

他的父親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所以陳寅恪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受父親的影響,陳寅恪不僅有很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學底蘊,還接觸了一些西方比較先進的思想,是少見的人才。也就是陳寅恪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相識了同樣在日本留學的魯迅。

年齡差距大

但是兩人的年齡差距比較大,所以陳寅恪和魯迅並沒有很深入的交流,算不上什麼摯友。但是魯迅和俞友震的關係很好,所以對陳氏兄弟也是頗爲尊重的,而且魯迅還和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成爲了很好的朋友。

魯迅和陳寅恪並沒有成爲很好的朋友,除了年齡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們兩人的志向是截然相反的。魯迅後來棄醫從文,用自己的筆桿子作爲自己抗爭封建社會的武器,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思想解放的革命中。

但是陳寅恪卻沒有這個想法,他只想一心研究文學創作,根本沒有什麼想法去搞所謂的革命解放。再加上他的身體也不允許陳寅恪這麼折騰,陳寅恪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就因爲足疾,不得不回國,後來終生行動都不是很方便。後來陳寅恪的父親去世對他的打擊也很大,導致他的視網膜脫落,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性格理念不同

陳寅恪對魯迅隻字不提,還和他本身的性格有關,其實後來陳寅恪與魯迅是有很多交集的,魯迅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了陳寅恪。但是陳寅恪這個人性格比較孤傲,當時的他並沒有成名,也沒有引起世人的注意,而魯迅早就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了,陳寅恪不想過多地攀附魯迅的名氣。

陳寅恪不想旁人認爲他是在借魯迅的名氣,而在謀取自己的個人利益。所以陳寅恪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意遠離魯迅的。

但後來的陳寅恪也做到了,他沒有藉助任何人的幫助,而是真正地靠自己強大的學識,創出了一片天地,任教於多所名校,被人們稱爲“前輩史學四大家”。但不管陳寅恪是有意遠離魯迅也好,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並沒有那麼惡劣,最多算得上是相識一場,“道不同,不相爲謀”罷了。

不管怎麼樣,這兩位中國近代的名人,都是很值得我們尊重的,他們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爲中國的思想教育做出了巨大的成就,都是我們應該要多加學習的對象。

參考資料

孔範今 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年

陳國恩.《中國現代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