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是父母的各種教育方式讓他們或色彩絢麗,或一片塗鴉。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有許多坑,家長在哄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以下4種話,這是在害他們,許多家長卻沒察覺到。

1、給我也喫一口好嗎?

許多大人當孩子喫東西的時候,就會逗他們說:“東西好不好喫,給我也喫一口好嗎?”

孩子們年紀小,往往只顧得上喫,所以未必肯願意,這時大人可能就會假裝生氣說:“這麼小氣呀?你這個小氣鬼!不理你了。”

如果家長這樣說,孩子會很受打擊,並且被貼上了小氣的標籤,將來可能真的會影響他們的行爲。

如果孩子願意分享,那麼大人可能最後會說:“我就是逗你玩的,你自己喫吧。”那麼也會讓孩子誤解:原來大人只是要我做出分享的動作,而不是真的想要這個東西,就會讓他們以後在跟其他小朋友分享方面出現障礙。 小編建議:孩子分享給大人東西的時候,後者一定不要拒絕,還要誇獎他:“謝謝你,你真大方。”

2、這個桌子好壞,媽媽幫你打它!

許多小朋友喜歡在家裏跑,然後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摔倒了,大哭起來,爸爸媽媽或者老人可能會很快跑過去抱起孩子,然後一邊打桌子,一邊說:“這桌子好壞,媽媽幫你打他。”這些家長卻沒有想到,明明是孩子撞了桌子,這個錯誤卻要歸結到桌子身上,這會讓孩子以後遇到不痛快就去遷怒別人,不懂得自省。

而且這些從小就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將來長大了,不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嗎?

小編建議:如果問題不嚴重,家長不必大驚小怪,而是溫和地過去幫他揉揉:“沒事,揉揉就好了。”

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可以告訴他:“桌子被你撞了,它也會疼的,我們也幫它揉揉好不好?”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懂得體諒他人。

3、這個玩具不能這樣玩,我來教你。

許多孩子有了新玩具,正迫不及待的玩時,難免會有方法使用不當的時候。這時,許多家長就會看不下去,把東西拿過來說:“這個玩具不能這樣玩,我來教你。”這句話會讓孩子有一種挫敗感,其實玩具不就是拿來玩的嗎?爲什麼一定要講究所謂的方法呢?孩子的想象力遠比大人豐富,他們可以不受約束的進行嘗試,爲什麼不鼓勵他們這樣做呢?

小編建議:讓孩子儘量嘗試自己玩,大人不必給予所謂指導。如果孩子需要你指點,那麼大人可以進行幫忙,委婉的說“其實也可以這樣玩呢?”

4、爸爸不讓你喫,我們偷偷喫。

孩子總是喜歡喫零食,有的家庭裏,個別大人看到孩子嘴饞的時候,可能會跟他說:“爸爸不讓你喫,我們偷偷喫。”其實,對待孩子的教育,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致立場。如果父母已經給孩子制定了規矩,那麼其他人最好不要輕易破壞,否則就會教導孩子撒謊,而且會對他們的自制力造成負面影響。 小編建議:不要破壞給孩子制定好的規矩,當孩子嘴饞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你問過爸爸了嗎?爸爸同意嗎?”然後溫和制止。

當然如果孩子情緒比較強烈,那麼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也可以嘗試和爸爸聯繫,徵得爸爸的同意之後再答應他。

總之,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不要再輕易說以上4句話了,對孩子的傷害真的很深。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