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有些父母則以孩子是否能理解來作爲選擇早教教材的標準。有些父母以孩子喜不喜歡來判斷早教教材。

隨着80後、90後逐漸演變爲父母的角色,他們在生活和事業上承受壓力,深感教育對下一代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對早期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然而,如何合理地教育下一代,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

在兒童早期教育過程中,相當一部分80後、90後家長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根據研究,以下是最常犯的三個錯誤,希望你沒有哦。

一、早教教材選擇不恰當。 

有些父母以孩子喜不喜歡來判斷早教教材;有些父母認爲昂貴的就是好的;還有些父母則以孩子是否能理解來作爲選擇早教教材的標準……其實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小編建議,選擇教材的標準:

1、先進的設計理念,倡導全面開發寶寶的潛能品質。

2、內容應全面:智力(八種多元智能)的發展與個性情商的培養;對生活習慣和情感的認知;閱讀與聽力、手與腦的互動,以及書籍向玩具的轉化(而不是沉迷於真正的玩具)。

3、不僅要孩子喜歡,而且要達到培訓和發展的目標。既不是因爲孩子“喜歡”而買,也不是因爲孩子一時有些“不喜歡”而失去全面發展的機會。

二、育兒早教指望別人。 

如今的80、90後父母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連照顧孩子的時間似乎也不夠。因此,他們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完全是由學校的老師和親戚來解決的。比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認爲萬事大吉。或者將孩子交給老人,要麼乾脆給孩子買本教科書,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爲。

小編建議:

1、早期教育必須由父母來完成。由於代溝太大,老人很難和孩子們交流;孩子們單純靠自學還不到時候,畢竟孩子們還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很難達到“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目的;同時,學校教師教育只能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2、教學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在玩中學。孩子們的玩耍和學習沒有區別。

3、用好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玩中學,完成各種發展練習,實現多元智能的全面探索和發展。

三、早教過於急功近利。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種情緒卻讓很多家長急於求成。他們希望早期教育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不瞭解教育的規律。家長的不耐煩不僅使孩子承受着巨大壓力,也使孩子的性格陷入孤立,害怕長期面對社會。

小編建議: 希望年輕父母能深刻理解家庭早教的規律,抓住0-6歲的黃金時代,堅持3-6年的家庭綜合早教,讓孩子們取得巨大成功。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各位父母,你們有沒有犯這些錯誤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