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走路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來說9個月左右的寶寶都會嘗試站立,並逐漸在嘗試中掌握保持平衡的技巧,而11個月左右的寶寶已經能夠完成從下蹲到站立這種需要一點技巧的小動作了。小編建議:儘量不要使用學步車,其實只要們只需要尊重寶寶發育的客觀規律,在哪個月份就做好哪個月份能夠學會的能力,並且及時防止危險的發生,就完全可以替代學步車產生的作用。

自從寶寶呱呱墜地,變化就幾乎不間斷地在小傢伙身上發生。從沒有獨立移動四肢的能力,到可以獨立爬行、坐臥,每個小小的進步都讓倍感興奮。但是學會走路是很多寶寶的一個行爲學習的分界嶺,有的寶寶可能在15個月大的時候都不能獨立行走,這並不是個例,而是很多都在擔心的問題。

5個學步誤區你需要知道!

小編鄰居家的女寶比小編家的寶寶大了1個月,但是在小編家的寶寶已經能夠小跑的時候纔剛剛能夠基本獨立地走路,而且試不試還會跌到,走路非常不穩。鄰居一度甚至擔心到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但主任醫生指出了鄰居教孩子學走路的幾個誤區,讓鄰居豁然開朗。今天小編就把這些建議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學習走路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來說9個月左右的寶寶都會嘗試站立,並逐漸在嘗試中掌握保持平衡的技巧,而11個月左右的寶寶已經能夠完成從下蹲到站立這種需要一點技巧的小動作了。到了13個月的時候,大多數寶寶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了,雖然有時不是太穩。但如果寶寶學習走路時間比一般時間晚2個月以上,那麼很可能是由於寶爸們在教她走路時用了不正確的方法,常見誤區有以下幾種。

5個學步誤區你需要知道!

忽視寶寶站立的鍛鍊

很多由於怕孩子學會爬以後會被牀上的各種用具磕碰到,所以把牀上收拾得乾乾淨淨,只有柔軟的物品。雖然這樣做是一種有效的防護,但是不要忘了,站立是學習走路的先決條件,是保持身體平衡的第一個訓練,也是學走路的必修課。8個月的寶寶的腿部肌肉力量已經足夠支撐身體了,儘管這個時候他並不能獨立站立,但是完全可以藉助道具輔助他站起來。

小編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給牀的邊緣加裝一個護欄,讓寶寶的手可以抓着護欄作爲支撐物站起來。如果在牀下練習,最好在寶寶站立的地方鋪上柔軟的毛毯或墊子作爲保護,而輔助用具可以是寶寶的手能夠得着的任何柔軟的傢俱,比如沙發等。

5個學步誤區你需要知道!

扶着寶寶腋下走

很多家長因爲怕寶寶摔倒,經常用雙手在寶寶腋下將他請請抱起讓寶寶學走路,他們認爲這樣可以更好地防止寶寶摔倒。但實際上,寶寶學習走路的根本,是在於學習鍛鍊平衡能力。如果用雙手對寶寶施加過多的保護,反而會破壞寶寶平衡感的熟悉和建立。

小編建議:可以在寶寶的身邊給予防護,並不要過多地直接接觸到寶寶。這個階段可以給寶寶一個手推車或者椅子等他可以推得動的東西,不僅能讓寶寶獲得平衡的支撐點,還可以讓他練習向前的走動。

5個學步誤區你需要知道!

抓着寶寶的手走路

寶寶的模仿慾望是很強的,他不會甘心於始終推着小車練習走路。獨立行走是他們下一個“追求目標”,這個時候很多依然非常擔心寶寶摔倒,很多時候都是在用手握着寶寶的手。但恰恰相反的是,這個時候應該把自己的手伸給寶寶,讓寶寶抓着你的手。這樣他纔會自己去掌握平衡,協調自己的動作。

小編建議:在能夠及時保護到寶寶的情況下,儘量給寶寶更多的自主權,雖然你是在教寶寶走路,但這個時候更應該做的是聽從寶寶的“指揮”。

過早使用學步車

希望寶寶有更快更多的進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爲了讓寶寶早點學會走路,很多會過早地給寶寶使用學步車。但實際上並不是可以站立的寶寶就應該使用學步車,學步車幾乎承擔了寶寶所有的身體重量,很顯然這不利於腿部肌肉力量的練習,從而不利於學習走路先決條件的形成。而且如果離地高度調整不當,長時間使用學步車也有可能會讓寶寶養成不好的走路習慣。

小編建議:儘量不要使用學步車,其實只要們只需要尊重寶寶發育的客觀規律,在哪個月份就做好哪個月份能夠學會的能力,並且及時防止危險的發生,就完全可以替代學步車產生的作用。

5個學步誤區你需要知道!

總給寶寶穿着鞋走路

有很多研究表明,光腳走路(包括穿着襪子)是學習走路的最佳方式。因爲鞋子由於彎曲時的阻力會阻礙寶寶對協調平衡的感知和掌握。

小編建議:在家的時候儘量讓寶寶保持穿着襪子學走路,降低他學走路的阻礙,強化他的身體平衡感知能力。出門的時候,選擇較爲柔軟的鞋子。

5個學步誤區你需要知道!

教寶寶走路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每天看到寶寶的進步都會由衷的高興。小編當初教寶寶走路的時候,在地上鋪滿了墊子,然後讓寶寶在父母之間來回走動(父母距離2米左右)。小編認爲這對寶寶的自主掌握平衡非常有好處,因爲寶寶需要完全依靠自己從一端走向另一端,讓他對平衡可以有更好的掌握。而且父母距離不太遠,也保證了意外發生的時候能夠及時出手解決。

對於教寶寶走路,您還有什麼好方法想告訴小編嗎?謝謝大家的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