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芦 花

读盘锦|第537期

芦 花

我喜欢芦花,每年都会采下一束,插进办公室和书房案头的花瓶里。

采摘芦花的最佳时间是仲秋时节,遍野的芦花在阳光下袅娜摇曳着坦荡无垠的洁白,像一道轻盈剔透的云,将湿地里冷清的水面和油黑的泥土覆盖。这时候,手握一把剪刀,穿行在由绿转黄的浓密芦荡之中,剪下一株株硕大、飘逸的芦花,那心情也一如芦花一样飘逸起来。这饱吸着太阳、月亮、露水和天地之灵气的芦花插进花瓶里时,仍然释放着淡淡的清香,颗颗花蕊都饱满地绽放着,花絮在一年之间仍不会飘落。待到来年仲秋,我会照例带着剪刀和花瓶,将原有的那一束芦花送还给湿地,再剪下新的一束插入花瓶,这样一直循环往复直至现在。

芦花似乎不太象花,不过是成熟的芦苇枝头密生的绒絮,花序呈锥形,古人称之为蒹葭。早春的那场细雨过后,芦苇便似乎听到了生命的呼唤,潜滋暗长直至破土而出。初生的芦苇还只是鲜嫩的带有粉红色的“笋”,但这柔弱鲜嫩的笋却有着力顶千钧的力量。一个莺飞草长的春日,我约了几位文友到湿地踏青,看见平坦油黑的柏油路面上,竟冒出了一簇簇粉红色的嫩芽,那是幼年的芦苇笋啊!想那柏油路的铺就过程,先是夯实地基,接着要铺上几层沙石,又要经历几次压路车的辗压。然而,就是在这千钧重力的挤压之下,幼年的芦苇坚韧地挣扎着、生长着,这是多么顽强的力量!

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数以千计的清军不堪丧权辱国,冲出芦苇荡在古镇田庄台与日军决一死战,在重创日军的嚣张气焰后,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灭,至今长眠于大辽河岸边的芦荡深处;60年前,在席卷全国的抗日烽烟中,这块土地上的抗日劲旅在“老北风”的率领下,巧妙地与日寇周旋于苍茫的芦荡之中,让侵略者闻风丧胆;上世纪70年代初,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大军,在芦荡深处架起帐篷,风餐露宿,开始描绘构建盘锦的宏伟蓝图……作为地球上目前仅有的几块湿地之一,芦荡深处至今还有二百五十多种鸟在低吟浅唱,为坦荡无垠的莽林平添了魅力和生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日子里,芦苇就要完成自己的一个生命周期了,但她不沮丧,不颓废,依然不改玉树临风的姿容。直到割苇大军开进芦荡,一株株芦苇才以笔挺的姿态进入人的怀抱。在盘锦,我与苇相生相伴,已经须臾不能分离。每年仲秋开始,是那银白柔曼的芦花陪伴我度过漫长的冬夜,似在我的耳边喁喁地讲述着它历经风雨坚强成长的故事。

▎作者:王本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一级作家。曾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先后有《芳草青青》《心灵的憩园》《云水情怀》《感悟苍茫》《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因此而美丽》等文集出版。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尹咪啦 张则然 陶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