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盘锦人都爱着河蟹,爱吃,更爱赞美,或以诗篇,或以水墨,或以苇编,或以稻塑。河蟹的形、神、气、韵,统统都被盘锦人以各种方式加以描摹,年复一年,乐此不疲。

原标题:读盘锦 | 盘锦河蟹

读盘锦|第540期

盘锦河蟹

你到盘锦来,盘锦的朋友若没有招待你吃河蟹,你就甭再理会他了,或者说,你就知趣地甭再打扰人家了。尤其是九、十月份的时候。

这话儿说的是现在。若往前追溯三十几年,你倒是大可不必把这件事搁在心上。三十几年前的盘锦,河蟹算不上是好东西,那时候的盘锦遍地坑塘,坑塘里密布河蟹,且是纯野生的那种。

为什么河蟹爬着爬着就稀有了呢?这并非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可却也不见得一时半会儿就能回答上来。

大部人认为,大约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所致。比如,水闸渠系的修建,截断了河蟹的自然洄游之路;比如,农药的使用,使河蟹丧失了自然生存的可能,等等诸如此类。时至今日,很多事儿都已表明,人类战胜利自然的能力越高,大自然里自然生长的生物就会越少。

河蟹日渐少了之后,盘锦人才觉出了金贵,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动用了科研手段,尝试着人工养殖,一波三折地折腾了好几年,到底是养成功了,以至于稻田、苇塘、水库、沟渠……无处不养河蟹。

现在盘锦市面儿上的河蟹,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那些标榜为“野生”河蟹的,跟过去那个“野生”已不是一样的内涵了。盘锦人都爱着河蟹,爱吃,更爱赞美,或以诗篇,或以水墨,或以苇编,或以稻塑。河蟹的形、神、气、韵,统统都被盘锦人以各种方式加以描摹,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河蟹文化由此得以孕育、萌芽、成长,且堪称茁壮。

说到河蟹的吃法,最方便的就是水蒸了。蒸之前的清洗过程较为麻烦,总得小心那些个七伸八翘的蟹足,尤其是那两枚大蟹钳,很容易就能把手指给夹个结实。入锅时最好扣上不透明的锅盖,免得看到它们激烈的挣扎,还有那蟹壳的由黑变红,缓缓的、缓缓的……的确是让人心生不忍。并不是矫情,那场景还是能不看就不看了罢,至少保全了你饕餮之时的好心情。

复杂些的是卤制。这得用小些的河蟹,味道很好,却比较挑人,并非人人都吃得来。吃得来的人会非常喜欢,巴不得把所有的河蟹都卤了再吃。

最复杂的就是做河蟹豆腐了。这也是辽河口湿地的老手艺。早些年,老百姓从房前屋后划拉出一堆河蟹,吃不完,就会拿小缸装了,捣碎,再拿纱布把汤汁淋出来,加点盐面入锅蒸,蒸熟就成了膏状,像鸡蛋膏,像豆腐脑,也像我们DIY的酸奶。现在的做法基本相同,价格却已是不菲。你来盘锦,盘锦朋友若以河蟹豆腐来款待你,你就有了把他视为挚友的理由,至少他是把你当作挚友或贵客来招待的。

▎作者:杨春风

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已创作出版《红海滩》《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辽宁地理文化》《情系大地肖作福》《印象盘锦》《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湿地风》《盘锦事情》《春归库布其》(合著)等十余部著作。其中《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连续获评第七届、第八届辽宁文学奖,《春归库布其》获评辽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尹咪啦 张则然 陶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