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大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由此实力强大、规模宏伟的北洋水师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北洋水师是新式的现代化铁甲舰海军,不管是装备还是技术,都是从欧洲全套引进,再加上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骑兵出身,对海军事务并不了解,清朝海军人才匮乏,因此在建立这支军队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外国教头的帮助。在这些外国教头中,最为有名、为北洋水师做出最多贡献的就属琅威理。
1878年,清政府向英国又购买了4艘炮艇,而来华送炮艇的正是年轻的琅威理。这次清朝之行,琅威理在李鸿章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鸿章见琅威理办事非常干练,就想请琅威理来华工作。时任驻英大使的曾纪泽也向李鸿章推荐琅威理,认为此人“诚实和平”,在专业上和人品上都相当靠谱。
1879年,趁着琅威理来华送舰艇,李鸿章便琅威理提出聘请。但琅威理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有调兵的权利,二是要得到英国海军部的请假允许,三是清朝要与英国海军商量好,自己来华工作也算年资,不能影响在英国的升迁。
最终经过三年的交涉,在1882年,琅威理终于来到中国任职,职务是副提督,月薪600两白银,后来又涨到700两,要知道当时提督丁汝昌的月薪也就是280两,外加420两的补助。但是琅威理也对得起这样的高薪,他为人勤奋,治军有方,一刻也没有闲下来过,哪怕在上厕所的时候也”犹命打旗传令“。在他的指导下,北洋水师训练认真,北洋海军的军事素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丁汝昌在给袁世凯的信中也曾评价琅威理:
”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人品亦以琅为最。平日认真训练,订定章程,与英国一例,曾无暇晷。“
琅威理不仅擅长治军、训练,还有着相当高的战略眼光,他来到清朝后就有预感力求崛起的日本将与清朝终有一战,便积极寻找战机。1886年8月琅威理随北洋水师出国到日本长崎进行友好访问,结果士兵在长崎与当地平民和警察发生冲突,双发各有损伤。这个时候的北洋水师实力正值巅峰,怎么着也是”亚洲第一“,更何况四艘庞大的军舰正停靠在长崎港口,日方不得不答应赔偿。
这个时候琅威理自觉北洋水师战斗力远胜于日军,向李鸿章与丁汝昌建议,与日断交开战,这是个将日方海军扼杀的好机会,但是李与丁觉得没必要这样做,就没有采纳琅威理的建议,只是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仅8年后,联合舰队就将北洋舰队全歼。
那么拿着高薪、身居高位的琅威理,为何后来会愤然离职呢?
1890年,北洋提督丁汝昌暂时离开北洋舰队,到海南巡查。琅威理认为提督丁汝昌不在,本应他这个副提督全权负责北洋舰队,但是提督之下的总兵刘步蟾不买账,以《北洋海军章程》,北洋舰队只设有一个提督为由,代管舰队。最后李鸿章电令暗示北洋舰队没有副提督,只有一个提督。这就表明了对琅威理的不信任,琅威理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随即当场愤然离职。
由于没有了严厉教头的监管,海军士兵军纪开始松弛,大部分的将士都开始在岸上居住,军队素养大幅下滑。虽然后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战败后,再次邀请琅威理任职,但是琅威理始终没有再踏上清朝的土地。
参考:《琅威理与北洋水师》《致袁观察书》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