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大力發展海上軍事力量,由此實力強大、規模宏偉的北洋水師應運而生。但是由於北洋水師是新式的現代化鐵甲艦海軍,不管是裝備還是技術,都是從歐洲全套引進,再加上水師提督丁汝昌是騎兵出身,對海軍事務並不瞭解,清朝海軍人才匱乏,因此在建立這支軍隊的過程中,必然少不了外國教頭的幫助。在這些外國教頭中,最爲有名、爲北洋水師做出最多貢獻的就屬琅威理。
1878年,清政府向英國又購買了4艘炮艇,而來華送炮艇的正是年輕的琅威理。這次清朝之行,琅威理在李鴻章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鴻章見琅威理辦事非常幹練,就想請琅威理來華工作。時任駐英大使的曾紀澤也向李鴻章推薦琅威理,認爲此人“誠實和平”,在專業上和人品上都相當靠譜。
1879年,趁着琅威理來華送艦艇,李鴻章便琅威理提出聘請。但琅威理提出三個要求,一是要有調兵的權利,二是要得到英國海軍部的請假允許,三是清朝要與英國海軍商量好,自己來華工作也算年資,不能影響在英國的升遷。
最終經過三年的交涉,在1882年,琅威理終於來到中國任職,職務是副提督,月薪600兩白銀,後來又漲到700兩,要知道當時提督丁汝昌的月薪也就是280兩,外加420兩的補助。但是琅威理也對得起這樣的高薪,他爲人勤奮,治軍有方,一刻也沒有閒下來過,哪怕在上廁所的時候也”猶命打旗傳令“。在他的指導下,北洋水師訓練認真,北洋海軍的軍事素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丁汝昌在給袁世凱的信中也曾評價琅威理:
”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琅總查爲第一……人品亦以琅爲最。平日認真訓練,訂定章程,與英國一例,曾無暇晷。“
琅威理不僅擅長治軍、訓練,還有着相當高的戰略眼光,他來到清朝後就有預感力求崛起的日本將與清朝終有一戰,便積極尋找戰機。1886年8月琅威理隨北洋水師出國到日本長崎進行友好訪問,結果士兵在長崎與當地平民和警察發生衝突,雙發各有損傷。這個時候的北洋水師實力正值巔峯,怎麼着也是”亞洲第一“,更何況四艘龐大的軍艦正停靠在長崎港口,日方不得不答應賠償。
這個時候琅威理自覺北洋水師戰鬥力遠勝於日軍,向李鴻章與丁汝昌建議,與日斷交開戰,這是個將日方海軍扼殺的好機會,但是李與丁覺得沒必要這樣做,就沒有采納琅威理的建議,只是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僅8年後,聯合艦隊就將北洋艦隊全殲。
那麼拿着高薪、身居高位的琅威理,爲何後來會憤然離職呢?
1890年,北洋提督丁汝昌暫時離開北洋艦隊,到海南巡查。琅威理認爲提督丁汝昌不在,本應他這個副提督全權負責北洋艦隊,但是提督之下的總兵劉步蟾不買賬,以《北洋海軍章程》,北洋艦隊只設有一個提督爲由,代管艦隊。最後李鴻章電令暗示北洋艦隊沒有副提督,只有一個提督。這就表明了對琅威理的不信任,琅威理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隨即當場憤然離職。
由於沒有了嚴厲教頭的監管,海軍士兵軍紀開始鬆弛,大部分的將士都開始在岸上居住,軍隊素養大幅下滑。雖然後來清政府在甲午戰爭戰敗後,再次邀請琅威理任職,但是琅威理始終沒有再踏上清朝的土地。
參考:《琅威理與北洋水師》《致袁觀察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