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省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自行采摘加工食用,误食有毒菌类或加工不当而导致中毒。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近年我省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情况怎样?

我省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自行采摘加工食用,误食有毒菌类或加工不当而导致中毒。野生菌中毒高发季节是每年的5-9月,已严重威胁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大致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这4种。

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哪几种?

云南常见的野生菌有250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50种左右。菌子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

(1)误食有毒菌类。云南野生菌资源较丰富,有毒野生菌的种类也较多,如果误食了不能食用的有毒菌类,就会造成中毒。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野生菌加工时必须注意加工过程,不同菌类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在爆炒菌子时没有充分炒熟,或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中毒。

(3)生长环境污染。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气候异常、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目前市场上食用较为安全的野生菌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食用比较安全的野生菌包括:青头菌、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等。这些野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钾、镁、硒等矿物质和多糖类物质。例如松茸含有松茸醇等多糖类物质,具有抗基因突变能力和抗癌作用。

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在菜市场挑选野生菌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我们尽量购买青头菌、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等较为安全的菌类。

第二,买曾吃过并已证明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菌,以前没吃过或者不确定的不要买。

第三,不要购买有明显腐烂或变质的野生菌。

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毒蘑菇的特点: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如何在加工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吃到毒菌的风险?

加工野生菌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买来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另外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第二:在加工烹调野生菌时采用的方法要得当。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第三: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同时,酒精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液加速,增加毒素的吸收,进而引起中毒。

野生菌虽美味,警惕误食中毒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