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 父母過於強勢,孩子的社會交往會有阻礙。在孩子兩歲學會說“不”的時候,父母就會非常焦慮,認爲孩子才兩歲就不服從自己,不聽話,這長大了還怎麼得了。

強勢的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教育孩子過程中,應該注意這幾點原創

李莉育兒日記

8小時前

文/李莉育兒日記

在之前熱映的電影《狗十三》中的13歲小女生李玩,由於爸爸又成立了一個家庭,於是爸爸把李玩丟給爺爺奶奶撫養。在電影中,李玩的爸爸似乎從來就沒有想過李玩,真心想要的是什麼。李玩初中最喜歡上的課是物理課,對物理非常的感興趣,但他卻給李玩報了一個英語科目的培訓班。

由於爸爸和現任妻子生下了一個兒子,李玩的爸爸心生愧疚,於是給李玩買了一條小狗陪伴李玩。當李玩和“愛因斯坦”有了感情之後,絲毫不跟李玩商量,就想要把這條陪伴李玩度過漫長孤獨時光的狗狗拋棄。李玩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換來的都只是爸爸一次又一次的暴打。敏感、自卑、懦弱成爲了李玩的標籤。

在我們這代人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自己可以隨意的控制孩子的人生,並且強行的要求着我們按照他們的期望生活。我們承載着父母未完成的人生目標,承載着他們的希望但他們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選擇。


一、父母過於強勢,對孩子的傷害很大1. 父母過於強勢,孩子會失去表達的慾望。

我們很多父母,都非常認可“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意思是說孩子的兩歲到三歲這個階段,正是叛逆的時候,各種不配合不聽話。我們之所以認爲孩子叛逆的原因,正是因爲孩子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父母覺得孩子脫離了自己的控制,產生的焦慮的情緒。於是這時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是監督孩子的一言一行,試圖讓孩子在自己澆鑄好的“模具”裏乖巧長大。

2. 父母越是干預孩子,孩子就越是封閉自己。

在孩子一生下來,就把孩子未來的一生安排的明明白白。總是用孩子的年齡小沒有經驗作爲藉口,否定孩子的任何選擇和決定。當父母對於孩子的任何決定和選擇,都持有否定態度的時候,那麼孩子也就不願意再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3. 父母過於強勢,孩子的社會交往會有阻礙。

李玫瑾教授認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待人態度和處事方式都會影響到孩子,並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父母對孩子過於強勢,把孩子的一切人生都安排到位,那麼孩子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就有很強的依賴性,習慣性的去服從他人的決定,自己絲毫沒有主見。

我們父輩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是錯誤的,但是隨着年齡的成長,我們會與父母與自己和解,明白這是他們爲了自己好。但當我們有了孩子之後,就會不可避免的走他們以前的老路,用當年他們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 不要做家庭的統治者。

“統治”顧名思義就是不允許有任何違背自己意願的其他選項,當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充當着這樣的一個角色的時候,那麼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生活註定是痛苦的。並且這樣的做法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就是孩子永遠的順從父母,沒有出息。要麼就是孩子在內心已經被父母的做法,壓得毫無喘息,一定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爆發。

2. 不要對孩子莫名的發火,不要讓自己的壞心情影響到孩子。

我們現在的成年人,爲了生活都不容易。工作不順心或者身體疲累的原因,回家後可能會因爲一件很小的事情,責罰甚至是打罵孩子。然而這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因爲恐懼而每天變得戰戰兢兢。


3. 不要總是對孩子挑三揀四,學會發現孩子身上的美。

我們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服從自己,乖巧聽話,但如果孩子順從自己,又覺得孩子太過老實呆板;想要讓孩子在衆人面前爲自己爭光添彩,但是孩子真的這樣做了卻又會埋怨孩子不熱愛學業,整天做一些與學習沒有任何相關的事情。無論孩子怎麼做,總是能從孩子身上挑出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樊登說過:“強勢的父母是最“愚蠢”的父母,不要強迫孩子非得按照你的思維方式去成長。”必須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是把孩子往平庸的路上不斷推進,而且未必安全。孩子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的多,孩子比我們進化太多。


三、父母着手改變自己,是緩解親子矛盾最有效的解決方式1. 給孩子更多的尊重。

在孩子兩歲學會說“不”的時候,父母就會非常焦慮,認爲孩子才兩歲就不服從自己,不聽話,這長大了還怎麼得了。事實上這只是父母自己“想當然”的一個看法,要把目光放的長遠一點,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選擇權,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技能,比父母給予孩子多少的物質都重要的多。

2. 學會“示弱”。

學會“示弱”尤其是在養育男孩的時候,之前網絡上很火爆的一個媽媽,這個媽媽養育的三個孩子,都分別成功的考進了世界前列的大學,並且獲得了很高的成就。這個偉大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你做的少了,孩子做的就多了,孩子也就慢慢的長大了。

”而我們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像是“鐵人”一般。這會讓意識到父母是不需要自己的,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責任心以及解決困難的勇氣。


3. 孩子不是家裏的第一位。

正是因爲兩人的愛才兩人走到了一起,擁有了兩人的“愛情結晶”。在家庭中孩子長大後總是會離開自己,要獨自面對未來的人生。可是恰恰很多人,都把孩子看作是家裏的頭等大事。於是把孩子的一點小事,都看成是大事,這樣反而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總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當別人對你說出“必須”、“一定”、“馬上”等這類強制性的語言的時候,一定會引起我們的反抗情緒。要知道沒有人會喜歡被約束,當我們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時候,孩子怎麼會心甘情願的去配合呢?

對於強勢你還有什麼看法呢?平時都是和孩子怎麼相處的?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