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房分娩時,除了痛感,還有一種感覺很強烈:冷到發抖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都說女人生孩子是“十級痛感”裏的最高級,對於這種疼痛感已經有了很多的描述,但除了“痛”以外,生孩子時還有另外一個不適感卻很少被提及,那就是冷。

不少有過生娃經歷媽媽媽媽表示,產房裏溫度很低,生娃的過程冷到全身發抖,是除了痛感之外最強烈的感覺。

案例

閨蜜小青懷孕十月,馬上就要生產了,在權衡再三後,爲了對寶寶更好,還是選擇了順產的方式。

對於順產的疼痛感,她一早就做了功課,上網看了很多別人的經歷,也問了生過孩子的朋友,所以當宮縮的疼痛感襲來時,她還能冷靜地承受。

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後,終於滿足進入產房的條件了,一切都按照小青預料到的進度在發展。

進入產房幾分鐘後,小青被要求躺在分娩臺上,身上的衣物按要求脫去,這時的她出現了一絲涼意,冷颼颼的。

起初,小青還以爲是自己太過緊張,心裏發憷,所以感覺到有些冷,可不一會,她就注意到旁邊助產士腿上露出了半截“厚打底褲”,這個季節本不該穿這種衣服。

此時她才反應過來,或許不是自己太緊張,而是產房裏的溫度真的很低。

隨着時間的推移,體感溫度越來越低,雖然自己很努力地生娃,忍受陣痛,可她卻感覺不到額頭出汗,反而有些“牙齒打顫”……“醫生,我有些冷,可以蓋牀被子再生嗎?”“已經看到胎頭了,再加把勁,產房冷是很正常,溫度低才利於分娩,別怕再加把勁就成功了……”

終於得到了醫生的正面回覆,果不其然,產房的溫度,是醫生故意調低的,這在之前的備產功課中可沒遇到,可事已至此只能堅持了……

終於堅持到最後孩子順利出生,小青再也忍不住了,醫生把寶寶抱給她看都沒心思細看,反而和醫生要被子蓋……

被推出產房後,見到老公的第一句話也是:好冷,快推我回病房,加被子……

像小青這樣的經歷並不是個例,只是多數產婦生孩子時疼痛感佔據了首位,所以冷得發抖這件事才很少被提到。

產房的冷有據可循,和三方面原因有關

一、體力消耗過多,失血過多

生孩子絕對是個體力活,第一胎的產程從開始發作到最後生下孩子一般都會長達十多個小時。

在這十多個小時裏,產婦們在承受着陣痛的情況下,還要使出喫奶的勁兒生出孩子,這個過程很消耗體力,

通常產婦整個人都虛脫了,身體裏的熱量儲備都消耗完了,所以會覺得很冷。

同時在分娩的過程中,多少會出現失血的情況,一旦失血,能量就會迅速消失,體感溫度也會急速下降。

二、產房的溫度偏低的原因

產婦覺得冷,不僅是主觀上的感覺,事實上,所有產房的空調溫度都會開得比較低,這樣做是有目的的。

1)抑制細菌滋生

產房這樣的地方最怕有細菌,而細菌最喜歡高溫的環境,低溫有利於抑制細菌的產生和繁殖,這對於手術來說是必須的。

2)讓產婦保持清醒

低溫的環境也有利於讓產婦保持清醒和冷靜,如果把溫度調得比較舒適怡人的話,很多已經摺騰了好幾個小時後才進入產房的產婦會有很強烈的睏倦感,會感覺累得使不上勁,非常不利於生產。

3)有利於醫生護士工作

就算是在低溫的環境下,醫生護士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下來,全身就跟水泡過似的,如果溫度開得過高,只會讓醫生和護士覺得更加的悶熱難受,影響工作。

三、產婦過於緊張和害怕

產婦一般都是一個人進入產房,很少有家屬陪同,如果是在夜裏生產的話,護士醫生也不是隨時都守在產婦身旁,很有可能一個產房內就只有產婦一個人,這時候獨自呆在一個冷冰冰的陌生環境裏。

外加上生理上承擔着巨痛,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心理上都會產生懼怕和緊張,不停地冒着冷汗,甚至發抖,感覺就會更冷了。

所以,小編建議,進產房分娩的產婦們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等,隨時補充體力,在生產的時候配合好醫生和護士,讓整個產程儘量順利,減少自己的痛苦。

寶媽們,你們生娃時覺得冷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