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寶媽們,你家孩子有接受過“超前教育”嗎。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真實想法,爲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報名了各種特色補習班,但這種超前教育並不科學。媽媽花重金爲兒子報名17個培訓班,不成想孩子成了“學渣”

一位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不惜花費重金給孩子小東報了17個培訓輔導班。

因此兒子在5歲時,就已經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知識,更值得稱讚的是,孩子在小托福考試中,榮獲全國第三名。

如此驕人成績的背後,是孩子用快樂的童年換來的。

據瞭解,小東每天從早上學到晚上9點鐘,每週只能休息半天。這樣的學習強度不要說是一個孩子,就算是對成年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然而好景不長,媽媽以爲孩子可以一路過關斬將,直奔勝利的彼岸,誰曾想孩子上二年級之後,從“學霸”淪落爲“學渣”。

原來一年級的時候,小東成績很好,因此對老師的講解不屑一顧,覺得同班同學都是笨蛋,慢慢地產生了厭學的想法,上課開始不聽講,下課不完成作業。

久而久之,小東的成績開始下滑,也不像之前那樣自信了。

很多父母與小東的媽媽相似,覺得孩子比其他人快一步,就會步步爲“贏”。可是這樣的“超前學習”不僅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還讓孩子產生了厭學行爲。

因此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纔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

1)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拔苗助長”的故事,雖然很多人理解意思,但在行動上卻從未停止過這種行爲。“超前教育”就是一種“拔苗”現象,表現上長高了,實則已經枯萎。

孩子童年時期,遊戲和玩耍是必不可少的活動,但很多父母剝奪了他們的時間,將這些時間用在補習和培訓上。被強迫的孩子無力反抗,面對如此重擔,慢慢地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2)知識掌握不牢,影響課堂學習效果

通常來說,先修班的課程只有十幾天的時間,想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會並理解所有知識,顯然是不現實的。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說,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成熟,二是學習,二者相比,他更看重成熟。一味地加快兒童的生長節奏,會引起很多潛在的風險。

除此之外,如果課堂上很多孩子都進行過“超前教育”,那麼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就會進行得不順利,從而錯誤地認爲孩子都學會了,導致很多知識點都“快進”,最後使得沒有“超前教育”的學生也加入到“超前隊伍”當中。

3)容易弱化孩子的人格

心理研究表明,兒童在小學時期,是品格形成和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階段。

如果家長只關注孩子們的成績,而忽視孩子的人格,那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失衡,在遭遇挫折時,無法正確地認識和麪對。

害怕孩子因沒“超前”而“吊車尾”?家長到底該咋辦?

1)教育時間應適時

肯塞爾用雙生子實驗證明孩子的學習是建立在生理發育的基礎之上的,兒童的不同階段可以接受的知識是不同的。

因此家長在爲孩子報名興趣班或先修班時,需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是否符合當前成長階段,切莫因小失大。

2)教育量要適度

教育是爲了給孩子的生命成長曆程提供更好的環境,而最好的環境是能夠給兒童自由發展的空間,和自由思考的權利。

育兒專家迪克遜博士表示,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強迫接受的結果。

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的學習慾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3)教育內容應適宜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存在着個別差異性。

有些人年少成名,而有些人則大器晚成;

有些人在邏輯思維方面有着顯著優勢,而有些人在人際溝通方面存在特別的天賦。

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找到孩子的天賦着重培養,而不是隨大流,別的家長報什麼課程,就直接跟隨,這樣的培養只會南轅北轍,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寶媽們,你家孩子有接受過“超前教育”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