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也就罷了,後來晉惠公的兒子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兒,雙方結成“秦晉之好”,可圉最終卻拋棄老婆偷偷溜回晉國即位爲晉懷公,並馬上宣佈與秦國斷絕一切關係,撕毀一切不平等條約,總之是當起陳世美,背叛老岳父,翻臉不認人了。然而晉獻公一死,即位的奚齊和他老媽驪姬馬上被太子申生的餘黨所弒殺,接着重耳的胞弟公子夷吾又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爲晉惠公,反過頭來盡誅太子申生的餘黨,並將矛頭指向了另外一個對自己權力有威脅的力量、正流亡列國的哥哥重耳。

中國兵法的祖師爺——春秋最強戰神先軫(3)主筆:江湖閒樂生
春秋初期,在老牌諸侯晉國發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內亂,晉獻公被寵妃驪姬所惑,非要讓他們最寵愛的小兒子奚齊當繼承人,爲了消除可能的阻礙,晉獻公與驪姬不但逼死了太子申生,還逼走了重耳等一干可能對奚齊造成威脅的其他公子。然而晉獻公一死,即位的奚齊和他老媽驪姬馬上被太子申生的餘黨所弒殺,接着重耳的胞弟公子夷吾又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爲晉惠公,反過頭來盡誅太子申生的餘黨,並將矛頭指向了另外一個對自己權力有威脅的力量、正流亡列國的哥哥重耳。於是,晉惠公一面派人追殺重耳,一面在晉國內部掀起了可怕的政治性冤獄,一批又一批的老臣倒在了暴君的屠刀之下。

總之,這十幾年來,晉國各派政治勢力圍繞國家政權進行了反覆的爭奪,長期內鬥不止,正所謂久亂思治,到底誰才能真正拯救晉國呢?天下無不引頸期待。
這樣又過了幾年,晉國的國君又換了,晉惠公夷吾病逝,其子圉繼位,是爲晉懷公。
這一換不要緊,卻惹惱春秋時代另一位著名的辣手人物,西陲雄獅秦國君主秦穆公。
原來,晉惠公得以即位,全靠秦國外部勢力幫忙,但他一即位就對秦穆公背信棄義;最過分的是,晉國鬧饑荒的時候向秦國借糧,秦國傾力相助;等到秦國鬧饑荒向晉國借糧的時候,晉國卻顆粒不出。這也就罷了,後來晉惠公的兒子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兒,雙方結成“秦晉之好”,可圉最終卻拋棄老婆偷偷溜回晉國即位爲晉懷公,並馬上宣佈與秦國斷絕一切關係,撕毀一切不平等條約,總之是當起陳世美,背叛老岳父,翻臉不認人了。

穆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決定好好教訓一下這個可惡的白眼狼,於是他的目光轉到楚國,定格在了正寄楚籬下的晉國老公子重耳身上:
——來吧,咱倆一起對付那個白眼狼,寡人會給你你想要的一切。
自古以來,大國爲何特別喜歡收容流亡政權呢?因爲這是干涉他國內政最節省也最穩妥的方法,弊端很小,成本低廉,最多被對方表示一下強烈抗議、強烈譴責,於我大國何損焉?反而爲我大國贏得了保護弱者的美名,並且還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扶持流亡者回國奪權或搗亂,這是包賺不賠的買賣。

重耳也知道秦穆公沒安啥好心,只是不如此無以靖國,所以還是得虛與委蛇,跑去秦國見穆公。既然雙方目前戰略利益相同,於是一拍即合,立馬結成戰略同盟。秦穆公還轉手將包括晉懷公前妻懷嬴在內的五名秦國公室女子都嫁給了重耳,升級版的“秦晉之好”出爐了。(不過有點違反人倫啊,叔叔和侄子共用一妻)
晉懷公意識到了自己的危機,他很害怕,害怕的舉起屠刀,殺死了一個德高望重、而且老的不能再老的晉國老臣——重耳的外公狐突,並放話給先軫等重耳的追隨者說:
“速速離開重耳,回國待罪,否則盡滅爾等三族!”
這小子真是瘋了,爲了保住自己的寶座,他現在什麼事兒都做得出來!

看來,晉懷公和晉惠公一樣貨色,在內無法妥善處理各政治勢力之間的關係,在外對秦外交又屢屢失策,他們都不是晉國臣民所期待之人。賢名遠播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的機會終於來了。
於是,身在秦國的重耳流亡勢力坐不住矣,身在晉國的挺重耳勢力欒枝與郤穀也坐不住矣,再坐下去就真的要變成死烏龜了。
那就別再坐下去了!反,反他孃的!打,打回老家去!
公元前637年春,重耳帶着秦國的虎狼之師如期而至,欒枝和郤穀同時開始行動,晉懷公以屠刀勉勵維持的政權頃刻瓦解,彷彿就在一夜之間,晉懷公衆叛親離,只得慌忙出逃,繼而在臨汾被亂軍殺死。

至此,持續了多年的晉國內亂終於宣告結束,重耳他們回到了闊別19年的故鄉,一切是那麼的漫長,一切又是這麼的突然。
如今,重耳再不是從前那個可憐的流浪漢了,他是晉國的新任國君晉文公;先軫自然也跟着他雞犬升天,一躍成爲晉國“軍委會”的第六號人物,官位叫做“下軍佐”。
解釋一下,晉國的軍政結構在春秋時代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就是軍政一體,即由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六卿組成一個“軍委會”,行政軍事一把抓。中軍將既是行政一把手,也是軍隊一把手,權位僅次於國君之下。晉文公流亡十九年,跟他的這幫好兄弟們情同手足,自然也將國家大權讓給大家(六卿)共享了。再說經過數十年的內亂,晉國的公室損失殆盡,不用異性貴族,晉文公也實在無人可用了。不過令晉文公沒有想到的是,數百年後這六大家族不斷發展壯大,進而竟由其中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當然,這是後話,且不提,咱們到吳起那一章再講。

此時,先軫還只不過是個六把手,一把手“中軍將”是學問最好的郤穀,但這個位子很快就將換人來坐,因爲在和平年代,一把手當然要選能治國的,然而一旦打起仗來,那可就要看誰更懂軍事了。
這個更懂軍事的人,當然就是先軫,舍他其誰。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先軫流亡在外十九年,遊遍了大江南北海濱塞外,看盡了諸侯爭霸各國混戰,他的見識與其他貴族武人比起來自是不同凡響的,特別是在親眼目睹了禮儀制度的崩潰與宋襄公以仁創霸的失敗後,他深受震動,從此日日夜夜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才能在戰場上克敵制勝?如何才能讓晉國取威定霸?從前宋襄公那種“以戰爲禮”的死板觀念肯定是行不通的,他需要另闢蹊徑,開創一條新路子來。

他最終找到了這條路,在此之前沒有人想過這條路,但現在他不但想到了,而且找到了,所以他將無敵於天下。
現在,他只缺一個實踐的機會,讓自己走上成功的巔峯。

任何一個想要成功的人都渴求機會,然而機會這東西,有可能早來,也有可能晚來,甚至有可能不來,但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