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也就罢了,后来晋惠公的儿子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儿,双方结成“秦晋之好”,可圉最终却抛弃老婆偷偷溜回晋国即位为晋怀公,并马上宣布与秦国断绝一切关系,撕毁一切不平等条约,总之是当起陈世美,背叛老岳父,翻脸不认人了。然而晋献公一死,即位的奚齐和他老妈骊姬马上被太子申生的余党所弑杀,接着重耳的胞弟公子夷吾又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惠公,反过头来尽诛太子申生的余党,并将矛头指向了另外一个对自己权力有威胁的力量、正流亡列国的哥哥重耳。

中国兵法的祖师爷——春秋最强战神先轸(3)主笔:江湖闲乐生
春秋初期,在老牌诸侯晋国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乱,晋献公被宠妃骊姬所惑,非要让他们最宠爱的小儿子奚齐当继承人,为了消除可能的阻碍,晋献公与骊姬不但逼死了太子申生,还逼走了重耳等一干可能对奚齐造成威胁的其他公子。然而晋献公一死,即位的奚齐和他老妈骊姬马上被太子申生的余党所弑杀,接着重耳的胞弟公子夷吾又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惠公,反过头来尽诛太子申生的余党,并将矛头指向了另外一个对自己权力有威胁的力量、正流亡列国的哥哥重耳。于是,晋惠公一面派人追杀重耳,一面在晋国内部掀起了可怕的政治性冤狱,一批又一批的老臣倒在了暴君的屠刀之下。

总之,这十几年来,晋国各派政治势力围绕国家政权进行了反复的争夺,长期内斗不止,正所谓久乱思治,到底谁才能真正拯救晋国呢?天下无不引颈期待。
这样又过了几年,晋国的国君又换了,晋惠公夷吾病逝,其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这一换不要紧,却惹恼春秋时代另一位著名的辣手人物,西陲雄狮秦国君主秦穆公。
原来,晋惠公得以即位,全靠秦国外部势力帮忙,但他一即位就对秦穆公背信弃义;最过分的是,晋国闹饥荒的时候向秦国借粮,秦国倾力相助;等到秦国闹饥荒向晋国借粮的时候,晋国却颗粒不出。这也就罢了,后来晋惠公的儿子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儿,双方结成“秦晋之好”,可圉最终却抛弃老婆偷偷溜回晋国即位为晋怀公,并马上宣布与秦国断绝一切关系,撕毁一切不平等条约,总之是当起陈世美,背叛老岳父,翻脸不认人了。

穆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可恶的白眼狼,于是他的目光转到楚国,定格在了正寄楚篱下的晋国老公子重耳身上:
——来吧,咱俩一起对付那个白眼狼,寡人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
自古以来,大国为何特别喜欢收容流亡政权呢?因为这是干涉他国内政最节省也最稳妥的方法,弊端很小,成本低廉,最多被对方表示一下强烈抗议、强烈谴责,于我大国何损焉?反而为我大国赢得了保护弱者的美名,并且还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扶持流亡者回国夺权或捣乱,这是包赚不赔的买卖。

重耳也知道秦穆公没安啥好心,只是不如此无以靖国,所以还是得虚与委蛇,跑去秦国见穆公。既然双方目前战略利益相同,于是一拍即合,立马结成战略同盟。秦穆公还转手将包括晋怀公前妻怀嬴在内的五名秦国公室女子都嫁给了重耳,升级版的“秦晋之好”出炉了。(不过有点违反人伦啊,叔叔和侄子共用一妻)
晋怀公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他很害怕,害怕的举起屠刀,杀死了一个德高望重、而且老的不能再老的晋国老臣——重耳的外公狐突,并放话给先轸等重耳的追随者说:
“速速离开重耳,回国待罪,否则尽灭尔等三族!”
这小子真是疯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宝座,他现在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看来,晋怀公和晋惠公一样货色,在内无法妥善处理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在外对秦外交又屡屡失策,他们都不是晋国臣民所期待之人。贤名远播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身在秦国的重耳流亡势力坐不住矣,身在晋国的挺重耳势力栾枝与郤谷也坐不住矣,再坐下去就真的要变成死乌龟了。
那就别再坐下去了!反,反他娘的!打,打回老家去!
公元前637年春,重耳带着秦国的虎狼之师如期而至,栾枝和郤谷同时开始行动,晋怀公以屠刀勉励维持的政权顷刻瓦解,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晋怀公众叛亲离,只得慌忙出逃,继而在临汾被乱军杀死。

至此,持续了多年的晋国内乱终于宣告结束,重耳他们回到了阔别19年的故乡,一切是那么的漫长,一切又是这么的突然。
如今,重耳再不是从前那个可怜的流浪汉了,他是晋国的新任国君晋文公;先轸自然也跟着他鸡犬升天,一跃成为晋国“军委会”的第六号人物,官位叫做“下军佐”。
解释一下,晋国的军政结构在春秋时代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就是军政一体,即由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六卿组成一个“军委会”,行政军事一把抓。中军将既是行政一把手,也是军队一把手,权位仅次于国君之下。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跟他的这帮好兄弟们情同手足,自然也将国家大权让给大家(六卿)共享了。再说经过数十年的内乱,晋国的公室损失殆尽,不用异性贵族,晋文公也实在无人可用了。不过令晋文公没有想到的是,数百年后这六大家族不断发展壮大,进而竟由其中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当然,这是后话,且不提,咱们到吴起那一章再讲。

此时,先轸还只不过是个六把手,一把手“中军将”是学问最好的郤谷,但这个位子很快就将换人来坐,因为在和平年代,一把手当然要选能治国的,然而一旦打起仗来,那可就要看谁更懂军事了。
这个更懂军事的人,当然就是先轸,舍他其谁。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先轸流亡在外十九年,游遍了大江南北海滨塞外,看尽了诸侯争霸各国混战,他的见识与其他贵族武人比起来自是不同凡响的,特别是在亲眼目睹了礼仪制度的崩溃与宋襄公以仁创霸的失败后,他深受震动,从此日日夜夜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如何才能让晋国取威定霸?从前宋襄公那种“以战为礼”的死板观念肯定是行不通的,他需要另辟蹊径,开创一条新路子来。

他最终找到了这条路,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这条路,但现在他不但想到了,而且找到了,所以他将无敌于天下。
现在,他只缺一个实践的机会,让自己走上成功的巅峰。

任何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渴求机会,然而机会这东西,有可能早来,也有可能晚来,甚至有可能不来,但它,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