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兩機距離不大合適,此時加油機操作員會操縱加油桁的V形小翼,控制加油桁杆的伸縮,與受油機進行對接,在對接完成後,加油桁杆會鎖定並開始進行加油動作。硬管加油系統的加油過程,主要是由加油機來完成,而不是受油機來完成。

  衆所周知,空中加油是戰機在緊張空戰或者遠程飛行時的關鍵一環,現代空軍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歷史上人類戰機第一次進行空中加油,要追溯到1921年。當時是由衛斯理-梅由一架飛機的機翼跳到另一架飛機的機翼上,爲目標戰機加油,而當時他只揹着五加侖的汽油。

  二戰之後,空中加油已經非常普遍了。美國發展的還是挺快的,誕生了不少的優秀的空中加油機,這些加油機載油量比較大,載機可靠,大部分都是客機改裝的。而目前的空中加油主要有兩種類型:硬管加油系統和軟管加油系統,硬管加油也被稱爲飛桁式加油,軟管加油也被稱爲飛錨式加油。

  硬管加油系統是由美國波音公司開發的,早在1949年12月就投入使用了。比如美軍裝備數量非常龐大的KC-135加油機,就採用了硬管加油系統。相對於軟管加油系統,硬管加油系統的加油速度相對較高,最大傳輸速率是最高可以達到軟管加油的兩倍左右,硬式伸縮套管加油速度可達3360升每分鐘。

  這套加油系統在加油機的尾部裝備了一具可伸縮的加油桁杆和操控艙。平時不使用時,加油桁會收起來。在需要爲其它飛機進行加油時,加油桁就從加油機的尾部伸出。在加油桁的中間裝有一個V形的小翼,用以控制加油桁杆在一定範圍內進行移動,保持其相對平穩性。就拿KC-135加油機來說,其裝備的加油桁杆伸縮範圍爲6米左右,上下活動的幅度爲54度夾角,橫向可以移動的幅度爲34度夾角。

  硬管加油系統的加油過程,主要是由加油機來完成,而不是受油機來完成。在進行空中加油時,受油機需要飛行到距離加油機較近的合適區域,並保持勻速飛行。此時,加油機上的操作人員操作加油桁杆來對準受油機的輸油口。如果兩機距離不大合適,此時加油機操作員會操縱加油桁的V形小翼,控制加油桁杆的伸縮,與受油機進行對接,在對接完成後,加油桁杆會鎖定並開始進行加油動作。

  硬管加油系統的硬杆使用剛性材料製造,受壓能力更強,所以,在空中的加油速度非常快。就像KC-10A的硬杆加油系統,每分鐘可以爲戰機加油4000升以上。但是,如果使用軟管加油系統,每分鐘最多能加到1500升左右。從這個數據對比上來看,硬管加油系統的加油速度可達軟管加油系統的三倍左右,在加油效率上是十分可觀的,所以更加適合運輸機、預警機、戰略轟炸機,重型戰鬥轟炸機等機型。

  特別是美國,這些機型的需求比較高,大的比如C-5戰略運輸機,還有總統的專機空軍一號,還有B-1B這類戰略轟炸機,小到F-15E重型戰鬥機等。如果大胃口的軍用飛機,加油速度慢的話,後面排隊飛機還要等着,加油機停留的時間比較長,也會多耗費時間,耗費燃油。發生戰爭時期,空中加油過程也比較危險,一旦遭到攻擊,加油機和受油機都遭殃,所以說用最短時間完成空中加油是最高效的。

  由於硬管加油系統是直通形狀,一旦加油桁杆鎖定受油機加油口後,受到空中亂流的影響極小。硬式加油管由加油機控制,受油機基本上只需要穩定平飛,硬式加油管本身就是剛性結構,受外界影響小,軟管加油比較飄,會有所擺動。對接也比較容易。因此,它可以快速進行加油。

  不過,硬管加油系統的加油部件相對比較複雜,其加油桁杆需要專人操作,使用特定的一套系統。因此,一架加油機上只能裝備一個加油桁杆,因此,這種加油方式一次只能爲一架戰機進行加油,在通用性方面相對較弱。而且由於冗餘度較低,不允許進行夥伴加油,尤其是直升機和小型飛機,根本無法使用硬管加油系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