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看這個孩子的行爲,大致就能看出家長是什麼狀態。這也是家庭教育最有力的證明。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家的時候是“混世小魔王”,出去外面就完全變了個樣,甚至是躲在大人身後的小綿羊。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的說法都是:“孩子就是典型的窩裏橫,動真格的時候就慫了。”

但其實這樣的情況還是有很多家長擔憂的,畢竟孩子這樣將來很難融入到社會中,也比較容易受欺負,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窩裏橫”的呢?

心理專家表示:孩子“窩裏橫,外面慫”的原因,多半來自父親

家人過於溺愛孩子

現在社會家庭中,溺愛孩子真的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總是拎不清,不管對錯,孩子一哭鬧,就會無條件的順從、妥協。然而在外面的時候,孩子意識到別人不會像家裏人那樣包容他,就會有所收斂,小心翼翼的。

受到爸爸性格的影響

其實爸爸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是很重要的,爸爸代表着勇敢、堅強,爸爸的形象越是高大,孩子就會越有底氣。

但是如果爸爸的行爲就是在家很大男子主義,出門唯唯諾諾的,那麼就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觀念,孩子也會效仿爸爸的行爲。

爸爸在家是個甩手掌櫃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雙方是缺一不可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爸爸都是甩手掌櫃,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不聞不問的,孩子就這樣缺少了爸爸的那份支持和力量,自然不敢在外面表現得強硬。

孩子出現“窩裏橫,外面慫”的行爲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正確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簡答點說“窩裏橫”就是在家有脾氣就會發泄,不注重場合與時間,自己想怎麼樣就會怎麼樣,這也是典型的不會處理負面情緒的現象。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舒緩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首先幫助緩解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幫他分析原因,引導他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要如何處理。

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家庭教育最怕的就是家長突然地心軟,看到孩子可憐的樣子就會忍不住的退讓,,但其實這樣的退讓在孩子眼裏就是另一個樣子。

家長的妥協就會換來孩子的得寸進尺,如果一開始就堅持自己的原則,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的堅決,不會放任自己的壞脾氣了。

注意孩子性格的培養

孩子在外面表現得膽小,其實大多是因爲內心缺乏自信,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很重要。

優秀的孩子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的身後也都會站着有眼界的家長。推薦給你們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一套10本,中英文雙語,對於孩子的英語啓蒙也有很大的幫助。

繪本中的圖畫更能吸引寶寶注意力,通過故事中圖畫人物的行爲習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性格品質,還可以掃碼暢聽。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抓住寶寶3-6歲的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讓孩子受益終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