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年初,我市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意見》,其中提到,堅持教育集團核心校在保證自身教育教學質量不降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造血”功能,適度發揮“輸血”功能,提高成員校在學校管理、師資培訓、學生培養、課程開發、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整體水平,實現集團共同發展效益最大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集團化辦學列入核心校績效考覈加分項,定期對教育集團辦學質量、成員學校發展程度、集團社會聲譽等進行督查考覈。

近日,青島優質普高教育集團再擴容。青島實驗高中教育集團正式揭牌成立,與此同時,已於去年成立的青島五十八中教育集團再添新成員。至此,我市已有青島二中、五十八中、實驗初中、實驗高中四個教育集團,而一中、九中、三十九中等教育集團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

優質學校從“單兵衝鋒”變爲“集團軍作戰”,關於集團化辦學,青島正在佈局一盤“大棋”。

青島爲何要下這盤棋?

長期以來,優質教育資源不夠充足、分佈不夠均衡是教育的一大痛點。說到底,集團化辦學的目標聚焦在四個字上——擴優提質。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市就開始了集團化辦學佈局。

“我們進行集團化辦學改革,背後有三個‘倒逼’——開放倒逼改革、發展倒逼改革、問題倒逼改革。要發展就必須改革,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大力度改革。”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說。

以名校辦分校、強校帶弱校、城區學校幫農村學校等不同模式呈現的集團化辦學,是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重要手段。2019年以來,市教育局赴深圳、成都、長沙、杭州等地考察學習,當地的集團化辦學給青島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劉鵬照介紹,成都有一百多個教育集團,深圳有二十多個教育集團。集團核心校與成員校之間通過先進教育理念、優秀管理經驗、優質師資隊伍、強大課程資源的整合共享,達到了很好的辦學效果,社會影響力很大。當然我們要客觀辯證地看待集團化辦學,不能照搬外地經驗,要結合本土實際,科學、有序、規範地推進青島的集團化辦學改革。

這盤棋,青島佈局有多大?

在集團化辦學改革的“棋盤”上,局屬學校、區屬學校的壁壘和界線正在逐漸打破,各區市“各自爲政”、互不相通、優質教育資源不能共享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轉。

放眼李滄,二中院士港分校、實驗初中李滄分校的建設,有望轉變城區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南高北低”的格局。視線轉向嶗山,二中牽手海爾共建雲谷學校,五十八中計劃與嶗山區共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優質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相匹配的“欠賬”逐漸補起來。再看高新區,五十八中高新校區建成以後,將填補該區域內公辦普高的空白。轉向西海岸,二中西海岸分校、五十八中西海岸分校的建設,將讓這片土地上新增兩所品牌名校,居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更加豐富。還有市北和即墨,新成立的實驗高中教育集團,有望用“新人文”的改革經驗給老校、弱校帶去新的轉折和發展。

正如青島所規劃的那樣,集團化辦學的佈局和效益不是局部的、暫時的,而是整體的、長遠的,統籌一盤棋,實現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這盤棋,青島能不能下好?

任何改革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集團化辦學的重磅消息接連傳來,家長們在欣喜的同時也有一些疑慮——集團化辦學真的能夠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嗎?集團核心校的優勢會不會被“稀釋”?成員校的優質師資從哪來?

今年年初,我市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意見》,其中提到,堅持教育集團核心校在保證自身教育教學質量不降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造血”功能,適度發揮“輸血”功能,提高成員校在學校管理、師資培訓、學生培養、課程開發、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整體水平,實現集團共同發展效益最大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集團化辦學列入核心校績效考覈加分項,定期對教育集團辦學質量、成員學校發展程度、集團社會聲譽等進行督查考覈。

市教育局基教處負責人表示,學校發展的起點,在於頂層設計和發展路徑,集團化辦學通過名校帶新校、強校帶弱校,爲後者的“高起點發展”和“新起點突圍”提供了可能。師資方面,在集團化辦學規模擴大以及核心校品牌影響力的雙重作用下,更多優秀人才將被吸納進來。教育集團對新入職教師實行一體化培訓,確保培訓質量,老帶新、跟崗實習等做法也將助推新教師快速成長。核心校與成員校之間互派教師形成流動,師資隊伍的活力將被進一步激發。“集團化辦學不會‘稀釋’優質教育資源,相反會使優質資源出現‘溢出效應’。”不少校長這樣說。

這盤棋,青島還有哪些後招?

下一步,我市集團化辦學將更加註重特色化。實驗高中的“新人文”改革、青島九中的“禮賢”文化和外語特色、青島三十九中的海洋特色和藝術特色……這些長期積澱的寶貴財富,將被共享到更多的學校、更廣的區域。

據悉,青島還將在全市建一批實驗學校,實行集團化發展,打破區域壁壘,着重解決城鄉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一些改革項目也將放在教育集團進行探索和推進。

當然,集團化辦學是擴優提質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學校新建改擴建、“雙招雙高”人才引進、駐青高校與中小學結對協同育人、教師交流與支教等,都是擴優提質的“組合拳”。讓每一個孩子在家門口上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這樣的夢想正在一步步照進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