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湖好漢成了朝廷鷹犬而被好漢們看不起的故事是有傳承的,在方世玉或者洪熙官的故事中,浪跡江湖的大俠們總喜歡找大內高手的麻煩,往往還會成功。古代社會對俠的態度一致是打壓的,這種打壓一開始還不甚明瞭,但是到了從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從郭解手下在漢武帝門前殺人開始,這種打壓變得逐漸明朗。

看古裝電視劇,大內高手總被描繪成朝廷鷹犬,比如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中,幾乎成了主角的張召重,武功很高,但是成了朝廷鷹犬,而被好漢們不齒。

江湖好漢成了朝廷鷹犬而被好漢們看不起的故事是有傳承的,在方世玉或者洪熙官的故事中,浪跡江湖的大俠們總喜歡找大內高手的麻煩,往往還會成功。

反清復明好像幾個江湖大俠就能完成的簡單任務。

效忠朝廷的高手都被描寫成道德淪喪的敗類。

俠,一開始的解釋其實就是和朝廷作對封人。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過遊俠列傳,遊俠列傳中有位大俠叫郭解,他的功業是後世很多大俠夢寐以求的,因爲他敢和漢武帝作對。

有人向漢武帝舉報郭解的不法行爲,舉報者在漢武帝的宮門前就被郭解的手下殺了。

韓非子在《五蠹》上就曾經說俠是社會不安定因素之一: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生活的戰國時期有很多俠,這些俠的武不是馬保國大師那種花架子,是真的殺人技,所以韓非才把俠列爲五個社會不安定因素之一。

古代社會對俠的態度一致是打壓的,這種打壓一開始還不甚明瞭,但是到了從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從郭解手下在漢武帝門前殺人開始,這種打壓變得逐漸明朗。

《史記》之後的史書在沒有遊俠這個條目。

在漢武帝宮門前被殺的人,和郭解的仇是怎麼結下的呢?

漢武帝元朔二年,漢武帝頒佈《遷茂陵令》,要把天下富豪遷移到茂陵集中管理。

郭解是河內軹縣人,家裏很窮,只是沒錢但是影響力巨大。

郭解不算是當地的不安定因素,應該是當地很不安定因素,他是軹縣的小霸王,軹縣的天,當地人有啥事都直接找郭解,不找當地父母官。

漢武帝頒佈《遷茂陵令》,郭解家裏的錢雖然不夠富豪的標準,但是當地父母官還是把他的名字寫上了,想借機送走這尊大神。

郭解不想走啊。

在當地他就是土皇帝,一言九鼎,他沒錢不是他不能掙錢,只是他不需要錢而已,整個軹縣都是他的錢袋子。

於是他各種託人說情,和各級官員說,說郭解家裏窮啊,不夠遷徙的標準線。

郭解的人脈很廣,最後關係都託到了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那裏去了。

衛青和漢武帝說:郭解家裏窮啊,不夠遷移標準,還是不遷了吧。

漢武帝遷移富豪本就是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一聽,一個小小的郭解都能驚動大將軍說情,這還不是自己遷移的目標?

於是下旨,郭解必須遷。

衛將軍爲言:“郭解家貧不中徙。”上曰:“布衣權至使將軍爲言,此其家不貧。”

然後,郭解的侄子當天夜裏就把舉薦郭解的縣尉,割了頭。

當時的俠真的很野,軹縣這地方官,是朝廷派出官吏官吏,但是在遊俠郭解一家眼裏可以隨便處死。

縣尉一家不服,屢次上告,最慘烈的就是在漢武帝宮門前殺人,大約郭解的手下相向天下昭告:郭家作對,就是告到皇帝哪兒去,都是死路一條。

這很糟糕。

觸犯了漢武帝的逆鱗。

於是郭解被追捕誅殺。

漢朝以後各個王朝對俠的態度都是打壓。

所以江湖上的頂級高手也就逐漸沒了生存的空間,很多江湖頂級高手,或者收歸朝廷所用,或者被朝廷剿滅。

比如清朝著名的俠客畫地無形隱逸俠甘鳳池,在各種小說中都是正面角色。

梁羽生的武俠大作《江湖三女俠》,民國初年的《雍正劍俠圖》都有甘鳳池的故事。

但是歷史上的甘鳳池是被雍正近臣李衛抓住的,甘大俠雖然經常打熬筋骨,武功高強內力深厚,但是依舊怕皮鞭子沾涼水,一頓酷刑甘大俠就把自己所在的反清復明組織給賣了。

甘鳳池算是古代頂級高手了,依舊不敵朝廷的勢力。

而像比較著名的黃飛鴻,在清廷裏當過低級武術教師,他應該是沒有機會見到李鴻章慈禧的。

但是江湖高手比勢力未必比得過朝廷高手,但是名氣卻很大,爲啥呢?

因爲他們會講故事。

比如:太極混元形意門掌門人馬保國大戰英國大力士皮特。

高手故事講得的好武功就高,很多高手在故事中都是一躍三丈高,左腳一踩右腳又躍上三丈的絕世存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