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謀士有名氣的很多,他們在幫助主公成就一番事業的同時,自己也以出色智計留存於世。不過,三國有一個謀士是個例外,論職位,他也算得上是決策集團的一分子,論名氣,熟悉三國的人幾乎無人知曉,但這個人卻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角色。且看這個人的敗事記錄都有哪些?

許攸字子遠,南陽人。年輕時和曹操、袁紹交好。曹、袁兩個人在當時有兩個共同的特點:家庭是朝廷高官,自身名氣也比較大。許攸能和這樣兩個人交好,說明他的家庭背景學識能力都不會差太多,否則,哪一項太差也不會和這倆搭上界。只不過這個人有點兒心比天高,幹事總想着一步登天。中平元年(184年),許攸和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聯結豪傑謀劃廢黜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爲皇帝。王芬欲趁漢靈帝到北方巡視時,以防黑山賊爲由發兵,以便起事。後來有史官上書說這裏邊可能有陰謀,漢靈帝終止了行動。漢靈帝下詔書停止軍事行動,同時徵召王芬入朝,王芬害怕自殺。許攸曾經還聯合曹操一道行動,但曹操認爲,廢立之事是天下最不祥的事情,因而拒絕了參與許攸。曹操還對他們說,伊尹和霍光能夠廢立皇帝,是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而你們這樣做,是隻看到了古人的容易而沒有見到他們的難處。曹操要他們想一想,他們的力量還比當年的七國之亂的力量還強大嗎?合肥侯能比得上當時的吳、楚七國之王嗎?你們什麼都不行,還想着能夠成功,這不是很危險嗎?許攸當時聽不進這些,失敗後逃亡。

爲什麼要說這一段呢?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是比較年輕,他的這些主張應該是屬於建議性質,真正實行還輪不到他,爲主的應該是王芬,而從曹操的分析來看,許攸這個建議的可行性並不高。事不成又導致主要人物自殺,是不是也可以說成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許攸逆天而行又幻想一步登天,這也可以說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開端吧。

董卓篡逆,殺了小皇帝另立,天下形成了反對董卓的諸侯勢力,許攸這時候跟隨了袁紹。在袁紹統一河北的作戰中,許攸出了什麼計謀,做出了什麼貢獻,史書沒留下記載,只是說袁紹用逢紀之計從韓馥手中奪得了冀州,用田豐計打敗公孫瓚佔有河北。統一河北後,袁紹發起了對曹操的進攻,其中心地點在官渡,因而也被人稱之爲官渡之戰。這次戰爭,許攸作爲袁紹的謀士跟隨出征。戰事相持期間,許攸提出了分出一部分兵力進攻許都的建議,袁紹沒有采納。正當官渡之戰的緊要關頭,許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鄴城的主官將許攸家人逮捕,許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投奔曹操的許攸獻上了一條計策,說袁軍有糧食存在烏巢,雖然有士兵保衛,但防守並不嚴密。許攸說只要派兵突襲烏巢,將糧草燒掉,不出三天,袁軍必然敗亡。曹操一聽非常高興,親率虎豹騎突襲烏巢。袁紹軍烏巢守將淳于瓊倉促應戰,結果被曹軍擊敗,自己也成爲了曹軍俘虜。

一般以爲,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在於烏巢糧倉被燒,袁紹對於這一突發事件手足無措,應對失策,所以才導致了最終失敗。如果這一論點成立,或者說即便是這只是袁紹失敗的起始點,那也足可證明許攸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物。許攸在袁紹統一河北時並無大功,進攻許都的建議有沒有被採納,可以不可以算得上是成事不足?一條火燒烏巢糧倉的建議就能讓袁軍失敗,對袁紹來說是不是敗事有餘?

烏巢糧倉被燒,主將淳于瓊當了俘虜。可能是因爲需要記功的原因吧,淳于瓊的鼻子被割掉了。淳于瓊和曹操都曾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可以說是老相識。淳于瓊又是袁紹手下四大將之一,招降他對於招降袁紹部將,瓦解袁紹軍士氣具有十分明顯的意義。所以,無論是從私誼還是從現實需求上來說,曹操是想招降淳于瓊的。不過,這時候許攸說話了,他說:“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意思是說,他以後照鏡子,但到自己的鼻子被割掉了,是不會忘記今天的恥辱和仇恨的。不知是曹操真信了還是爲了裝作對許攸言聽計從,反正是曹操把淳于瓊給殺了。

烏巢糧倉被燒,當然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但就此說曹操對袁紹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則未必。如果這時候袁紹是有序撤退,曹操不過是解除了一時的壓力,雙方的實力對比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曹操這時候是需要招降淳于瓊的。袁紹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袁紹應對失誤,具體來說就是盲目分兵出擊、內部矛盾導致張郃高覽叛變、部隊潰退袁紹父子又棄軍而走。假如袁紹從一開始就決定逐次撤退,曹操未必敢追,就便是追擊也不見得能討到便宜。那時候的淳于瓊可能就非常的有用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許攸這也是個敗事之計。

袁紹回到鄴城以後,兩家並無大的戰事,在一年多後的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死了。袁紹的兩個兒子自相殘殺,曹操趁機於建安九年統一了河北。再次進入冀州城後,許攸沒有爲自己被殺的家人乾點兒什麼,而是自恃功高,輕慢曹操。當面叫曹操小名,曹操打個哈哈也就算了;說曹操沒有他就得不到冀州,曹操一笑了之。不過,許攸敗事有餘的功夫又顯現出來了,他竟然在大衆廣庭之下和人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告發,許攸被收監後處死。

突襲烏巢糧倉,的確是曹操的一個機會,但當時曹軍兵少,曹操只帶着五千人前去偷襲,誰敢打這樣的仗,誰又能作爲主帥親自帶兵前往?這樣的仗又有幾成勝算?這些許攸想過嗎?官渡之戰結束一年多後袁紹才死去,即便是他死後河北的勢力仍然強於曹操,要不是袁紹的兩個兒子內鬥?曹操能順利地統一河北嗎?再說,就按袁紹那個水平,沒有烏巢糧倉這一出,他就真能打敗曹操?如果你許攸看不好曹操而是袁紹還行,你會投奔而來嗎?所以,只憑許攸那一個建議是不足以成事的。這些問題都不想,而只是想着自己獻計那一點兒功勞,這恐怕也是在敗自己的事吧!

許攸這個人沒有什麼大功績可言,只知道他攛掇王芬另立皇帝導致了王芬自殺,一個反叛導致了袁紹兵敗,可以說他是謀士當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第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