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用心瞭解歷史中沉澱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三國中劉備作爲後起之秀,相比曹操和孫權都屬於大器晚成的君主,曹操依靠自己的家丁很快在河南站穩腳跟,當時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孫家在東吳經營多年,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而此時劉備還在荊州寄人籬下。
但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就在劉備囊括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在新野等待機會的時候,荊州牧劉表死了,曹操準備南下吞併荊州進而消滅劉備和孫權,沒想到一場赤壁之戰改變了戰爭格局,也讓劉備第一次真正的有了自己的地盤。此時的劉備準備再圖西蜀,但深知荊州是自己的大本營,來之不易,所以將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都留了下來,只帶了龐統、黃忠和魏延入蜀,但事實證明,荊州幫的實力是最強的,劉備雖然想培養新人讓新人立功,但龐統卻被張任射死,不得不緊急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順利平定了蜀地。
隨後劉備又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北上出兵和曹操爭奪漢中,併成功殺了夏侯淵拿下漢中,此時的劉備意氣風發,自封“漢中王”,封五虎上將,欲建立一番霸業,恢復漢室。
駐守荊州的關羽一看劉備拿下漢中,於是也按照隆中對計策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的襄陽、樊城,沒想到造就了“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風光無限,威震華夏,曹操都因避其兵鋒準備遷都。
但劉備軍團的極速擴張打破了三國的平衡,使曹操和孫權都處於了守勢,於是孫權決定和曹操聯盟,最終孫權派出呂蒙偷襲荊州斷了關羽後路,曹操派曹仁支援樊城,在兩面夾擊之下關羽身陷囹圄,敗走麥城被呂蒙軍追上殺害。
劉備自此下定決心要爲關羽報仇,沒想到在準備的途中,張飛也被小人害死,再加上黃忠病死,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一下子死了三個,而且都是荊州幫,按說此時劉備缺兵少將不宜出兵,但被仇恨衝昏頭腦的劉備還像當年一樣,帶着蜀地的新將領伐吳,原本以爲可以速戰速決,結果陸遜堅守不出,蜀地將領不習水戰,也不熟悉荊州的地形,更不適合荊州的氣候,劉備只得捨棄水陸兩路進軍,進入深山老林中紮營,被陸遜一把火“火燒連營”,慘敗而歸,差點還被活捉,最後靠身邊將領以命相護,焚燒兵械堵路才逃過一劫,逃至白帝城又肝火大動最終病死。
很多人都說劉備伐吳之所以失敗是因爲沒帶諸葛亮,因爲諸葛亮反對伐吳,所以劉備不願意帶諸葛亮,但是如果劉備硬要諸葛亮隨大軍出征,諸葛亮一定也會去的,那麼如果諸葛亮隨軍出征,會怎樣呢?
當時陸遜就說了一段話:“吾這條計,但瞞不過諸葛亮耳。天幸此人不在,使我成大功也。”可見陸遜自知自己的計謀會被諸葛亮識破,但正是由於諸葛亮不在,所以才能夠實施。
由此可見,如果諸葛亮隨軍伐吳,雖然說蜀漢不一定能夠取勝,但絕不至於慘敗,畢竟對於諸葛亮來說以當時的情況連吳抗曹纔是最合理的,如果蜀漢一直攻打東吳,東吳就會向曹魏求救,那麼曹魏絕不會坐視不管,很可能派兵南下攻打漢中和荊州,蜀漢腹背受敵很可能遭遇更大的慘敗,甚至根據地都有可能不保。
三國之所以是三國,就在於相互牽制,劉備試圖打破這個平衡,只能遭遇失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