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這出空城計,實際上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合作而成。司馬懿就在城門下聽諸葛亮的琴音,如果稍有一個音錯,司馬懿便可斷定這是諸葛亮的計謀,城中必然沒有重兵。

歷朝歷代的帝王,凡是那些自己打拼,最後成爲皇帝的,大都會選擇功成名就後,先論功行賞,再找機會狠狠打壓那些有功之臣。其實這些帝王的成就離不開那些生死兄弟的拼命相助,在一起奮鬥打天下的時候,他們一定都說過日後共享富貴的話。

可是有朝一日,舊日的兄弟成了皇帝,如果跟着他的那些兄弟們還當他是當初一起喝酒喫肉的夥伴,說話做事全然沒有分寸,那就很難不被收拾了。儘管他們的功勞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他們對於一個王朝後來統治者的威脅也是同樣存在的,因此,那些草根出身的帝王們選擇不念舊情,昔日兄弟的感情,在他們心目中,是比不上自己子孫後代的江山穩固的。而司馬懿,正是因爲看透了這一點,纔會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在歷史上,司馬懿是一個足智多謀的頂級謀士。如果他稍微差一點,也不可能讓司馬家最後取代了曹魏政權。相反的,諸葛亮雖然忠貞,善於治理國家,但是他在歷史上實際上軍事才能並不是特別突出。《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等經典,其實是作者爲了凸顯諸葛亮的正面形象而精心設計,強按到他的頭上的。

在我們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不難發現,諸葛亮足智多謀,能掐會算,甚至幾乎能夠呼風喚雨。在空城計這一節中,諸葛亮手裏只有兩千人馬,眼看着就要命喪於此,可是他卻能夠臨危不亂,憑藉着對司馬懿性格的精準把握,唱了一出空城計。在小說中,諸葛亮大開城門,只命兩小童掃地,而自己則於城樓上撫琴。

司馬懿雖然與諸葛亮對陣多年,但兩人實際上也是知音了。司馬懿就在城門下聽諸葛亮的琴音,如果稍有一個音錯,司馬懿便可斷定這是諸葛亮的計謀,城中必然沒有重兵。

一曲終了,司馬懿未發現破綻,加上陳內似有塵土飛揚,司馬懿大喊快走!快走!其實,司馬懿真的中了諸葛亮的疑兵之計嗎?既然疑心,爲什麼不派一小隊人馬瞭解一下情況,就算遭了暗算,損失也不大。司馬昭在身邊,悄聲向父親進言道願領一小股兵馬,探探虛實。難道連司馬昭都能想到的處理辦法,司馬懿能想不到?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佩服作者對於人心的把握了。

原來,這空城計並非只是諸葛亮在表演,而是他與司馬懿合作的一出好戲。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到達諸葛亮城下,諸葛亮此時手中只有兩千兵,兩方對陣,就算是曹家的常敗將軍來都打不敗。如此,諸葛亮就要被滅掉。諸葛亮一滅,接下來最先遭殃的,必然是司馬家族。

當年曹操去世之前,對兒子千叮嚀萬囑咐,司馬懿可用,但是千萬不要與他兵權。曹操看出了司馬懿的政治野心,這句叮囑他的兒子記住了,但是再往後就慢慢放鬆了。到司馬懿率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手中已經有了十五萬之衆。如果他真的滅了諸葛亮,後面他還有用處嗎?如果沒了用處,還不是被曹家卸磨殺驢,整個司馬家族還有活路嗎?當然沒有。

所以,這個道理司馬懿明白,諸葛亮更是明白。只有留着他諸葛亮,司馬懿纔能有可用之處,才能一直屹立不倒,纔有機會與曹家一爭高下。所以,這出空城計,實際上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合作而成。兩人都是頂級高手,雖然沒有排練過,但是心照不宣,彼此知道對方的處境與弱點。

按照作者的安排,我們不得不說一聲諸葛亮高明,因爲這一計,他司馬懿中的是心甘情願。即便他識破了其中關竅,也是非上當不可,沒有別的選擇可以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