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速打开《传闻中的陈芊芊》,简直太魔性了!鬼畜欢快神经病、一口气刷了十集停不下来。这是哪个神经病写的本子?出来挨夸!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比“小而美”模式更容易收割红利的,应该是“小而神经病”。

从某种程度上说,《传闻中的陈芊芊》在剧集类型化发展中的位置、有些类似当年的《太子妃升职记》之于穿越剧。当某种类型高度模式化之后,精良的服化道、超强的演员阵容、超级IP的自带热度等诸多因素,都无法成功破局,反而是反模式反套路的小体量鬼畜型、消解型剧作,最有可能成为黑马。

一,消解套路模式。第一层:消解模式套路。既然种种剧情模块里模式化、套路化这么严重,既然新鲜的面子下全是老旧的里子,那么干脆去掉面子直接谐谑上里子。言情剧里男女主为对方死去活来的模式,剧中什么样?陈芊芊和韩烁抢着去干危险的活,两个人在原地互相拉扯。

女主走一步,被男主一百八十度拽回来:不,我去!男主走一步,又被女主一百八十度拽回来:不,你不能去,我去!再走再被拉回去,两个人原地旋转、像酒店大堂旋转门一样来回来去“不你不能去”转了好半天。事情早已经有人灰头土脸办好了。

同样的,“半路天降观音兵”模式在剧中也被消解。女主遭难被为难,男二带着人来救场,女主二姐又带着人来再度为难,女主妈妈再度带着人来救场,台词都一样掷地无声“你的人能和我的人比吗”。这边陈芊芊还在内心默默os:哇所有人都来了,我还从来没写过这么烧钱的戏哎!对比这个群众演员虽然多但一毛钱烧钱场面都没有的“大场面”,画风非常爆笑。

第二层:消解立意基石。一个三十八线小编剧,被卡在了自己写的剧本里,带入的身份还是第三集就被一杯毒酒送下线的炮灰女配角。她在剧中的主要目标,是通关剧本、回到现实世界。这就导致了剧情中始终有一条“真假”之间的奇妙的双线。

她是角色人物,但也同样是“开天眼的编剧”,对比一下穿越剧女主从未来时空而来知晓所有大事件走向,“因为我是编剧这些鬼话全是我编的”这个模式、似乎更才接近上帝视角。但女主真有这样的通天技能吗?好像也没,开挂还是一样主要靠其他角色营救。这个功能设定的真正好处在于人物逻辑,对话时可以有跳出角色次元之外的逻辑。

比如陈芊芊嫌弃自己的跟班话多:当初为了凑字数给你写了好多废话,你现在每句话不准超过十个字。比如生死营救关头,陈芊芊老是跳戏变成吃瓜群众:这才是男主角应该有的样子呀!比如剧作中的重要道具龙骨,被扒拉出来煲汤其实就是一块严重过期的恶臭食材;比如女主随手一扒拉就发现了石油。

这些荒唐荒诞的诡异设定,恰好和剧作的消解画风融为一体。从本质上说,将现代的独立人格的女性灵魂、植入古风架空言情剧中,并且放大这种差异性带来的种种微妙笑点,这是《传闻中的陈芊芊》画风爆笑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在而今语境中,《传闻中的陈芊芊》更值得讨论的点在于对男性女性地位的探讨。

二,性别倒置模块。《传闻中的陈芊芊》设定了花垣城和玄虎城,玄虎城和通行的古装剧设定没有区别。而花垣城以女子为尊,只有女子可以读书、做官,可以有远大前程。城主是女人、继任的少城主是女人、一切重要职位都是女人。

剧中男性的日常画风是这样的:一个穿着短裤的男人挑着担子在街上走,一群大妈diss“穿这么少上街,被怎么怎么了都是活该”。“你这个赔钱货,又没能生女儿”!这是非常鲜明的反讽,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哪一方在群体性话语中处于弱势地位,被如此羞辱都是不对的。剧作用很反常的性别倒置、让“男人们”处在被剥削被羞辱被“锁在家里不能见人”的位置上,对不平的揭示分外直观。

有意思的是,欺压弱者当然是不对的,就连“鼓励”似乎也有些别样的意味。剧中男二号是花垣城已故司军的儿子,才华横溢、又因为是已故将军之子被优待,才破格获得了司书职位,但人生的职业道路依旧非常惨淡。自幼被许下和三公主的娃娃亲,如果不是编剧卡进了自己写的角色里,重新启动陈芊芊这个角色,那么他被指婚的陈芊芊就是一个不学无术、荒淫无度、纸醉金迷的混蛋纨绔。编剧进场之后的新版陈芊芊,一改往日荒唐、真诚鼓励他“不要因为你是男人就自轻自贱”。

这句话格外值得细品啊。你看,将女性的种种困境、种种不平,以倒置的模式体现在剧中,是否格外有双关互文之意?舒心酱很少看“女尊”类别的网络小说(实情是任何类别的网文都很少看),不太清楚《传闻中的三公主》文本摆在这类作品中定位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类似设定的影视剧作品非常少。因为不同类别载体生产流程的不同步、时间差,《传闻中的陈芊芊》在影视剧领域、算是啃到了螃蟹红利。

这让剧作不仅仅停留在欢快鬼畜的好笑层面。在沙雕的魔性表面之下,《传闻中的陈芊芊》有值得认真思考的质地:那些习以为常的性别间的不平待遇、刻板印象,难道不值得被深入反思吗?

三,短板。从制作品相的角度来说,《传闻中的陈芊芊》显然很“便宜”。导演前作《小女花不弃》中那套过时的古偶镜头,在《传闻中的陈芊芊》里的反讽和消解模式之下,当“标靶”用、反而有种歪打正着的加分效果。

主角们的演技进步空间都很大,但几位小姑娘都颜值在线。二倍速的高能模式里、台词短板也被遮盖,画风欢欢喜喜可可爱爱。就连常规意义上的“女反派”林七,在剧里都不太像所谓反派,和女主相爱相杀打打闹闹同样可爱。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倒并非是这部剧平平无奇的服化道和镜头语言,而是这个故事在消解了老套路之后、是否又掉进新套路;在强调女性独立的时候,是否又落入“女主啥都靠男主观音兵”的窠臼中。以谐谑的模式消解言情,但同时又写着一往情深的钟情故事。当然无论如何,《传闻中的陈芊芊》依旧很难得。

这份可圈可点并不是剧作制作“硬实力”上的,如前文所说镜头语言毫不出众甚至很拖后腿;演员们在新人中都算很不错的、未来可期,但表演的可提升空间也很大、和成熟也有距离。剧作真正的难得,或许在于,在对的时机出现在了类型化发展的瓶颈处。“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借力打力的轻巧功夫,《传闻中的陈芊芊》搞不好就是一部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