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陈芊芊》后半部有些让人失望。一部沙雕小甜饼不好好发糖,围绕着二姐黑化那点破事来回来去车轱辘、男女主轮流喜提真死、假死、还没死透剧本。动不动就加入“雨比xxx分手那天还大”套餐。韩烁、陈芊芊分手,雨比陆依萍向她爹要钱那天还大。裴恒被韩烁羞辱、踢出门外,雨比楚雨荨、慕容云海分手那天还大。(超前点播部分无法截图,一截就黑屏,所以没法上大雨图,目前只能放前16集里的图,请见谅~来张烟花吻)

不论是雨天拍的还是安排水车拍的,麻烦你们有点节约用水意识好不啦。感情戏有起伏波折,发糖里带着玻璃渣、甜完就虐,原本是很常规的操作;但为虐而虐、车轱辘反复搞事情,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悲喜剧画风的适应度不同。这个沙雕欢快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像一部反讽的片段式情景喜剧,不讲究逻辑闭环、也不重视角色动机的现实真实度,在设定里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同样是“没有周密的逻辑闭环”,在上一个语境里是优势、下一个语境里可能就会成为致命的缺点。

在沙雕欢快略带反讽谐谑的模式里,这样的处理方式没有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加分项;但在偏悲剧的故事氛围和节奏里不行,短板被加倍放大。女主角自带主角光环,七擒七纵孟过非常鬼扯、毫无逻辑可信,但轻松好笑。梓锐和他的“过儿”,一对傻缺抢绣球也很般配(怎么办应该很多人站梓锐和白芨)

“哈哈哈这都是什么鬼”的所谓bug,在这样的谐谑语境下不是谴责而是夸奖,从本质上说这很接近恶搞模式。后期黑化版陈楚楚的反扑大业,同样没逻辑没支撑、同样很鬼扯。但这个“鬼扯”脱离了沙雕好笑语境之后只剩单薄、根本没法算是优点。

黑化女配角色太过扁平、和诸多大路货毫无差别,嫉妒女主反目成仇的动机和桥段都老套,叙述轴线一次一次又一次转向她不死心、叙述内容又非常不合理,质感很一言难尽。好多次,舒心酱都觉得可以了吧、领盒饭吧、谢幕吧,结果进度条一转她又返场来encore!

丢弃了核心的优势,又撬不动真正有分量的悲剧感。这其实也不是某一个角色的问题,而是某些剧情不够有新意、不够沙雕有特色。当然后半部剧中依旧有沙雕快乐的桥段,比如白芨梓锐两大超强电灯泡,满脸哈欠阻止人家谈恋爱。但类似的好笑瞬间占比偏少。

当“有意思的胡说八道”失去趣味、变成“没意思的胡说八道”,当“以沙雕快乐画风来消解狗血”变成“虐心狗血大戏”,加持光晕都变成了劣势缝隙。最鲜明的直观感受是,黑化之后的很多车轱辘剧情,除了收点播费赚钱之外,让人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优秀的戏剧效果。精简成12集或者8集的小甜饼、精炼生死离别的转折剧情,整体效果可能好很多。

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剧作开局阶段对性别不平、刻板印象等现象的折射、反讽,属于“提出问题阶段”。花垣城男子不能上学不能读书、不能衣着清凉走在大街上,以上都是提出问题范畴。观察本身并不困难,剧作将之以适合的方式表现在剧中、抓取众人的共鸣和认同,效果很不错,而后半段则变成了“解决问题”。

花垣城女子为尊,玄虎城男子为尊,这边的姑娘嫁去那边当媳妇,怎么解决双重歧视矛盾呢?跳出这一家人看两座城,普世的根深蒂固的问题,就更难解决了。困扰几代人的共同问题,积怨已久的复杂矛盾,纵使是选择性的、片面性的被投射在剧中,“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远远超过提出问题。

剧作给出的方案是联姻,没讨论出个正经结果、又跑回花垣城救母亲,大典又没个正经交代、又死回现代去和韩影帝谈恋爱。如果正经论证开放通婚,剧作思辨的力度深度都很有欠缺,讨巧的方式是这种沙雕鬼畜的欢快感。

玄虎城朝堂之上,陈芊芊一言不合就推销花垣城男士们,推上来梓锐、孟过、被捆着的苏子婴以及死活躲在后面不肯见人的白芨,画风依旧非常“神经病”。要命的是剧作后半段似乎没能坚守画风定位,还总没事找事:咦你们又和好了咦进度条又不动了?那再来三块钱的矛盾吧给我冲啊搞事情啊!

三,“虐”和悲情力量的不同。小甜饼并非不能上演悲情戏份,而是“虐”不等同于真正动人的悲剧力量。“虐”是很程式化的剧作呈现手段,模式化、类型化、套路化的程度越严重,矛盾背后真情实感的合理性越弱,塑料砒霜的味道就越强烈。这部剧的优势大概在于,前期陈芊芊和韩烁的讨喜人设塑造得很成功,形成了“情绪惯性”,随意攀附怨憎会爱别离的老套桥段、哗啦啦开大水龙头,都能轻易虐到真爱粉。

不是悲剧结局不能被接受,而是“在大团圆之前要打卡虐一虐”的程式操作本身很招骂。复联4光晕中众人集结、一路所有羁绊过的深爱过的伙伴一一登场,一场完美又体面的盛大谢幕,把戏外的“演员合约到期”变成了戏里最难忘最温柔的告别,热泪盈眶、我爱你三千遍。成熟的特效工业水平、超级豪华的阵容、延绵的陪伴感和情怀牌,让这场盛大告别很动人;我不反对马丁斯科塞斯老爷子批评这些“是游乐场而不是cinema”的看法,但这样的嘉年华让我很沉浸、这种体验感连哭泣也是幸福的。

一定有粉丝意难平,但这不意味着片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悲剧取向出了问题;相反,某些作品虽然是喜剧大团圆结局,却要粗糙匆忙虐个五毛钱戏份、模式化操作让人很想寄刀片,《太阳的后裔》里男女主幸福美满之前、就来了一段人不知道死哪而去了的“天降虐”剧情,单薄又套路。结局的悲喜属性,不等同于观感体验,这中间还隔着呈现质感等复杂阶段。

《传闻中的陈芊芊》两位的情感有误会、有转折、哪怕最后悲剧大结局我都可以理解(别误会大结局是happy ending),但全员上线车轱辘点播“虐、黑化、洗白”三部曲,很烦哎。折腾来折腾去,虐完韩烁虐苏沐、虐完苏沐虐大郡主、虐完大郡主虐裴恒,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你们是在玩萝卜蹲还是打地鼠?这里好了那里又冒出来了?还总是穿插“他他他又黑化了又洗白了”的戏份。有完没完啊?我要去嗑三公主和大郡主的CP了!

整部剧里最神奇的人物,可能是从头到尾没露面的已故裴司军,大概相当于《庆余年》中叶轻眉一般的存在,让人有些想脑补城主和已故裴司军的番外。后半部观感不如前半部,或许还因为期待值不同。最初点开《传闻中的陈芊芊》,舒心酱对这部沙雕剧并没有过多期待、反而收获了意外的快乐;追剧上头之后盼啊盼啊等更新,结果等来了萝卜蹲式连环搞事情俄罗斯套娃,低于预期值。无论如何,剧作能以黑马姿态意外杀出,对于致力革新有趣内容的人而言,已然是了不起的传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