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一場針對民營企業的全方位全鏈條暖企行動正在全面推開、縱深推進。

    作爲民營經濟大省,民營企業貢獻了廣東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投資、70%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

    事實證明:只有民營經濟穩,廣東經濟才能穩;只有民營經濟強,廣東經濟才能強。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形成全面衝擊的特殊背景下,穩住民營經濟基本盤,保住民營企業市場主體,對廣東有着現實而重要的意義。

    着眼於此,疫情發生後,省委統戰部和省工商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促進”的工作部署,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作爲最緊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積極主動發揮與全省廣大民營企業的聯繫優勢、組織優勢,會同人社、教育、金融、稅務、工信、司法、市場監管、扶貧等部門在全省聯合開展“暖企行動”,全力推動和支持民營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擴面提質。

    全省統一戰線迅速行動,廣泛搭建平臺、健全機制,深入開展調研走訪、政策宣傳、援企穩崗、金融幫扶、法律援助等暖企行動,在復工復產戰場上傾情傾力服務,積極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落實,打出了一套撐企助企組合拳,全力以赴推動企業搶訂單搶工期,復產達產滿產,最大限度利企穩企援企安企,最大可能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大力幫扶民營企業共渡難關。

    暖企行動正在助推廣東企業搶得發展先機。最新用電數據顯示,廣東企業復工率超過85%,復產率超過99%。省工信廳披露,目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99.2%,已基本全面復工。廣東經濟加快呈現降幅窄、損失小、恢復快的良好態勢。

    深入基層駐企調研

    現場協調解決實際困難

    下基層跑企業,瞭解各家企業復工復產計劃,爲企業出謀劃策,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已經成爲各地統戰部門和工商聯組織的常態。

    精準做好惠企工作,首在摸清摸透企業實情。疫情發生後,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組成四個專題調研組到廣州、深圳、東莞、江門等市召開分片實地調研會,與150多位民營企業和商協會負責同志交流座談,實地調研走訪46家民營企業和商協會,送政策、摸困難、問需求、聽建議,詳細瞭解復工復產政策貫徹落實情況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實地幫助企業解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一線調研解決一線問題。在格力集團調研時,調研組瞭解到該企業員工口罩缺乏、30多個供應商企業節後前期復工較慢、轉產口罩缺少原材料等問題,馬上與東莞、中山、佛山市工商聯聯繫協調,及時跟蹤落實有關事項,很快解決困難。

    在廣東各地,統戰部門和工商聯組織採取電話、微信、在線問卷、實地走訪等形式,對民營企業和商協會開展密集調研,深入查訪瞭解企業困難。佛山統戰部門現場辦公協調幫助佛山交通集團解決8000萬元融資問題;廣州、清遠、韶關、惠州等市派出復工復產指導員,開展網絡招聘會,開闢招聘專欄等,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

    一系列情況報告和調研報告加快推動當地黨委政府出臺針對性幫扶舉措。目前21個地市均已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政策。

    優惠政策話企知

    變政策乾貨爲真金白銀

    最近,按照工商聯提供的重點企業名單,稅務部門正在全省開展進千企活動,建立點對點服務機制,主動徵集企業需求和訴求,及時跟蹤企業事項辦理情況,隨時向企業反饋。

    疫情發生後,各地各部門密集出臺各項涉企惠企政策。如何不讓政策“養在深閨企不識”?全省統一戰線立即行動起來,啓動“優惠政策話你知·暖企行動”,主動當起宣傳員、推廣員,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讓企業真正得實惠。

    省工商聯協助省稅務局召開多場稅企座談會,深入問需問計,助推稅務惠企政策精準落地,先後收集60多家企業反映的150多個問題,均在1個工作日內解決。

    利用各種多媒體平臺,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以及商協會,面向企業精準投送、分類推送各項優惠政策。比如重點針對我省出臺的支持復工復產20條政策,通過開展“企業微課”線上惠企政策培訓,在“粵商通”開闢專欄,推出“粵商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多措並舉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曉度和獲得感。

    在全省各地,許多面對面“靶向式”的政策講解受到企業家歡迎。廣州、中山、揭陽等市開設政策專欄,整理製作“政策圖說”和政策解讀專報;惠州、東莞、珠海等市聯合稅務局邀請專家舉辦政策解讀會,讓不少企業獲得感滿滿。

    緊急協調暢通金融輸血

    助力企業轉圜喘息

    在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困難時期,得益於省工商聯與省建設銀行合作推出的“戰疫貸”產品,我省不少民營企業及時獲得金融輸血,得以轉圜喘息。

    疫情期間,我省大量企業停工停產,不少企業現金流喫緊,生存發展面臨突如其來的困難,迫切需要貸款和融資。

    在緊急形勢下,省工商聯和省金融管理局成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應急協調小組,第一時間收集了解民營企業融資需求,對基礎紮實、成長性好、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密切對接省內各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科技和專屬服務等方式,幫助緩解融資困難。比如省工商聯與省建設銀行共同制定金融服務“十項措施”,推出“戰疫貸”“雲義貸”服務,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加大全國工商聯—交通銀行小微貸款在線直通車宣傳推介力度,配合開展線上稅融通和線上抵押貸服務,擴大金融惠企面。

    結合疫情帶來的影響,省工商聯推動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推廣“抗疫貸”“復工貸”“專利貸”“訂單貸”,並探索分行業分類型舉辦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線上線下專場對接會,爲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滴灌式金融信貸服務,累計已爲超過4.6萬家企業貸款292.64億元,更好滿足企業信貸需求。

    精準響應企業法律需求

    率先成立應對疫情律師服務團

    疫情防控期間,在“粵商通”在線法律諮詢專欄,每天都有兩名律師在線答疑解惑,許多企業及時得到專業法律指導,截至5月15日,企業用戶在線查詢相關法律知識點近4.6萬多次。

    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和變化,我省許多民營企業遇到了勞動用工、租賃合同、涉外合同履行等法律糾紛問題,這爲加快推進復工復產造成了一定阻力。

    廣東統一戰線率先行動,在全國成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律師志願服務團,吸納102名優秀律師,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和解答。截至目前已受理和處理各類諮詢約1800多宗,化解可能引發的糾紛數1200多起,這讓不少民營企業家安心。

    立足於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省工商聯與廣州公證處合作成立暖企公證服務團,爲民營企業提供快捷公證法律服務,並減免費用。

    各地普遍加強與公檢法司聯繫,聯合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發揮調解仲裁隊伍作用,“訂單式”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法律維權和調解仲裁服務。

    在廣州,疫情法律專家志願服務團精細設立醫藥衛生、勞動爭議、刑事業務、經濟合同、爭端解決五個專業法律服務小組,推出11期“每日三問”法律微課堂;在陽江,抗疫法律服務團協調20家旅行社辦理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爲企業節省成本總計805萬元。

    更多法律惠企行動在路上。省工商聯和省司法廳從3月到5月底前集中爲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開展一次免費全面法治體檢,幫助企業摸排梳理法律服務需求,防範法律風險,協助化解勞動用工等矛盾糾紛。

    牽頭推動形成部門合力

    做實援企穩崗擴就業

    就在當下,一場針對我省今年高校畢業生特別是困難家庭畢業生的大型公益網絡招聘月活動正在火熱進行,各地工商聯積極動員民營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爲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崗位。

    疫情轉入常態化防控後,如何有效對接企業用工需求與務工人員就業意願,成爲科學精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關鍵。

    爲及時精準對接用工供求需要,近日,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暖企行動”,組建工作專班,搭建就業對接平臺,研究推出援企穩崗擴就業系列項目。

    多部門聯動催生穩就業合力。省工商聯與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扶貧辦等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共同發出穩崗保就業倡議書、共同開展“助力圓夢”扶貧濟困大型公益網絡招聘月活動、組織重點民營企業參與百企招聘活動等項目合作,努力推動約7萬經濟困難家庭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生落實就業,爲全省8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擴門路、找渠道。

    各地統一戰線着力發揮穩就業推進劑作用,廣州等九市成立相應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組並制定工作方案,各級統戰、人社、工商聯、市場監管等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健全部門聯動機制,搭建擴就業平臺,推動保市場主體。

    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工商聯配合人社等部門共舉辦網絡招聘會700多場,發佈12797家次企業約42萬個崗位信息,達成就業意向27502人次,成功實現就業44623人,努力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系列穩就業實招硬招將陸續出臺。下來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省人社廳、教育廳、省扶貧辦等將一方面引導民營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推動舉辦網上“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另一方面推動人社部門出臺更加優惠的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內部挖潛,設立見習崗位,爲務工人員返崗就業提供便利。

    南方日報記者 駱驍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