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三國中最有陰謀的幾個人。
第四名:曹操
被稱爲“奸雄”但他到底是不是一個英雄呢,答案是是的。曹操很陰險,往往明裏一套暗裏一套。且看他對於許攸,當初對袁紹無計可施的時候,聽說許攸來訪大喜過望,不僅來不及穿上鞋和許攸攀談,而且對許攸言聽計從,後來火燒烏巢,取得了大勝仗。不過由於許攸過於狂妄,曹操後來就找個機會讓許褚把許攸給殺了
曹操表面上對皇帝忠心耿耿,又是送喫的、又是送喝的,暗地裏卻把漢獻帝玩弄於鼓掌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漢獻帝啞巴喫黃連。聽說漢獻帝和他人聯盟加害自己,於是凡參與人均株連三族,就是皇帝的妻子妃子皇帝的兒子也不例外
曹操玩得很陰,禰衡自以爲才高八斗,因此就不把曹操放在眼裏,在京城甚至是丞相府破口大罵,曹操表面上不予計較,其實卻借劉表等人之手除掉了心腹隱患。曹操又是一個英雄,能夠在亂世中崛起,且在兗州以少勝多打敗了黃巾軍,從而成爲一方州牧。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袁紹陳兵官渡,最終大敗十倍於自己的袁紹,成爲當時第一流的諸侯。
第三名:劉備
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尊劉貶曹的,對大耳朵劉備描寫,帶着幾分香火之情,就不免隱晦。更是是被美化了的奸者,開始劉備在聽聞反董卓聯盟的矯詔後,趕緊在半路上等公孫瓚,混入聯盟,唆使關張勇於表現自己,並在關張就要搞定呂布之時,湊上去揀了個大便宜,博了個三英戰呂布的美名,從此名動天下。
而劉備欲擒故縱的本領也是如火純青,三讓徐州,巧取荊州,豪奪西川,這一套演了又演,花樣翻新,本質卻是一樣的,地盤給佔了,還贏得了仁德之名。長阪坡趙雲百萬軍中捨命救阿斗,大耳馬上順勢將阿斗往地上一摔,絕無半點遲疑,嘴上還說着漂亮話“爲此小兒,險些壞我一員大將”這句話讓趙雲鐵了心跟定了他
第二名:司馬懿
司馬懿在三國中是一個老奸巨猾的形象。司馬懿作爲輔政大臣和能夠被曹家一直倚重,除了他在朝務上可以幫助曹家排憂解難外,在軍事上司馬懿也數次爲曹家立下汗馬功勞,也正是因爲其不論是政務還是軍事上都有卓越的天賦,才使得他能夠一路晉升如此順利並且一直擔任輔政大臣。
在其軍事上最爲有名的幾個事件有斬殺張霸,征戰公孫淵,破襄平,擒斬孟達和與諸葛孔明對戰等。其中最爲大家津津樂道的便是與諸葛孔明的對戰。司馬懿軍事的赫赫戰績也爲其略顯平淡的官場故事增添一絲傳奇性。
司馬懿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先後輔佐幾位皇帝,在獲得信賴的同時也如同往常的歷史一樣最終起了謀逆之心。在西元249年,司馬懿父子發動政變,誅殺曹爽黨羽三族。73歲時,司馬懿病逝於洛陽。司馬懿的故事也就隨之終結。
第一名:賈詡
素有鬼才之稱 他的爲人不敢恭維,但他的才華的確了得。可稱三國謀士中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物。“謀出奇至準、謀至深及廣”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他的一生沒做過別的,全是在幕後獻計。先後投靠的段煨、劉表和張繡等,並且他爲李傕、郭汜出主意,但絕不是要真心輔佐他們。他之所以委身於其帳下,僅僅是因爲他們能夠對他言聽計從,能使他的謀略得以展示,從而達到自身價值的體現。在官渡之戰前的關鍵時刻,賈詡說服了主公張繡投降曹操,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後顧之憂,還增加了曹操打擊袁紹的軍事力量。
爲此,曹操說賈詡是使他“信重於天下者”。賈詡歸附曹操以後,在曹操官渡之戰、關中平定馬超韓遂等諸侯叛亂時多有奇謀,尤其是在曹操立儲和曹丕爭位的時候,賈詡寥寥數語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邊,其智謀的確非同凡響。
董卓禍亂朝政時期,賈詡在董卓女婿牛輔手下當差。呂布殺了董卓死後,牛輔跟着身亡,司徒王允打算肅清董卓餘黨。於是王允要殺盡涼州人的傳聞不脛而走。賈詡既是董卓舊部,又是涼州武威人,自然深陷危險之中。
當時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人心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於是賈詡跳出來,祭出了三國中遺害四百年的陰毒之計,賈詡則勸諫李傕:如果咱們各自逃亡,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將我們抓住,爲今之計,只能回頭攻打長安。
李傕聽從賈詡建議,與郭汜、樊稠、張濟等聚集兵力,以給董卓報仇爲號召回攻長安,駐守長安的王允不敵,被李傕殺了,呂布則逃亡至關東
打下了長安,李傕、郭汜、樊稠等人重新掌權,感念賈詡的功勞,他們要給這位謀士封侯。賈詡嗅出了一絲危機,堅辭不受。賈詡的直覺是對的。
大家覺得誰最有陰謀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