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有人说苣苣芽就是大蓟,我似乎觉得也是。如:苣苣芽、马齿苋、灰灰菜、碱蓬棵,这些都是夏天里的野菜,这几种野菜繁殖力特强,只要有一场雨,几天时间就遍地都是。

我爱吃野菜。每到春天,我就约上三五好友去田野间挖野菜。荠菜、马兰头、面条菜……棵棵都长得肥嫩鲜绿,那个旺势劲儿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人见人爱。其实野菜不仅春天有,夏天也有很多。如:苣苣芽、马齿苋、灰灰菜、碱蓬棵,这些都是夏天里的野菜,这几种野菜繁殖力特强,只要有一场雨,几天时间就遍地都是。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说得真好,我心有同感。就说鼎鼎大名的荠菜吧,或凉拌,或包荠菜肉馅水饺,都是那么青翠,那么馨香。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十分喜欢吃香荠,他在诗里写道:“天付吾侪元自足,满园春荠又堪烹。”不过,在众多的野菜中,我更青睐、更钟情于“苣苣芽”。

曾经,有人说苣苣芽就是大蓟,我似乎觉得也是。多少年了,对这种说法一直深信不疑。单从名字上看,大蓟与小蓟,像是一对兄弟。先民们大约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管大蓟叫苣苣芽。

近年来,对苣苣芽所指究竟为何物,不免犹豫起来。《中国食用本草》记录中所附图片虽是清晰,但与我之所见苣苣芽者,差距甚远。再看《中草药彩色图谱》比勘对照,仍然不能确定。反观《食用本草》所收小蓟之图片,似乎又过于纤细,与我平日之所见,差距也不小。于是猜想,编者也许无意间接受物名的暗示,在选择图例时,才小蓟务取其小,大蓟必择其大吧。如此解释,则苣苣芽仍然有可能就是大蓟了。

比之小蓟,初生的苣苣芽,长相似乎还要温驯一些。在我的印象里,茎叶之间似乎并无尖刺,这也正是我怀疑它是不是大蓟的原因。将初生苣苣芽的嫩叶撕裂,经脉间会有白色的乳汁渐渐浸出,这一点,与蒲公英又有几分相似。苣苣芽的叶子狭长,或全缘,或深裂,较之苣苣菜,也要单薄一些。也许是初生的缘故,有时其颜色于淡绿之中,还透着紫晕。

农人劳作之时,若看到生在地上的苣苣芽,常常会随手拔它下来,装入口袋,或丢在一边。等到收工时,再收拢到一起,带回家。苣苣芽生性柔嫩,似有娇羞之态,一旦拔下,叶子很快就蔫了,软绵绵的,像是睡着了一般。有时已经拔到不少了,可它蜷缩在那里,总也不怎么显数。回到家中,将其置入井拔凉水之中,情况马上改观,好像又苏醒过来了,叶子复又挺然,变得又嫩又脆。

苣苣芽,叶子互生,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片浅绿色,有皱叶和平叶两个类型。从菜性看,苣苣芽应该有多种吃法,炒食或做馅,都无不可。不过,我却不记得那样吃过。经常的吃法,是凉拌最美味,乍嚼有一点青涩的苦味,细细品咂,就觉得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和一丝微微的甜味儿沁入五脏六腑。

家乡的野菜品种繁多,平凡朴实,不争奇斗艳,也不孤芳自赏。只在贫瘠的土地上、田埂上、地沟边,默默地生长。野菜平时却无人问津,但有着广阔的生长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往往是这儿挖了,过几天又长出好多,生生不息,淳朴坚韧。

关于苣苣芽就介绍到这了,你吃过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