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把保企業資金鍊不斷作爲當務之急,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增信工具,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堅持不抽貸、不斷貸,不新增抵押條件,加速金融‘活水’流向急需資金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今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進一步發揮專精特新排頭兵作用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培育省專精特新企業3000戶、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00戶,爭創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戶,壯大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示範羣體,成爲引領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業創新的主陣地、就業富民的主載體。

最新公佈的民營經濟“成績單”顯示,2019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2421.3億元,同比增長7.7%,佔全省GDP的比重爲60.4%,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6%;新登記註冊民營企業32.6萬戶,增長16.1%,累計達134.6萬戶。

今年以來,我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面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持續創優“四最”營商環境,不斷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奮力推進民營經濟再上新臺階。

保市場主體,提高企業生存發展能力

5月12日,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佈一季度財報:智能設備總出貨量達760萬部,同比增長35.7%;實現營收達10.8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1%,並保持持續盈利狀態。“一季度保持強勁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品牌認知度提升、新產品的發佈和成功的營銷。 ”華米科技董事長黃汪說。

疫情不改發展大勢,甚至面對疫情“逆勢而上”,華米科技的持續成長,是全省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高科技企業不斷壯大的一個縮影。

去年,我省深入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一系列政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企業培育體系、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家信心進一步提振,全省民營經濟規模總量進一步擴大,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全年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987.9億元,佔全省稅收比重爲68.8%,對全省稅收增長的貢獻率達70.5%。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疫情疊加影響,中小企業面臨內需和外需“雙側”承壓、收入和成本“雙向”擠壓、資金鍊和供應鏈“雙鏈”繃緊等突出問題,生存壓力加大。

“沒有民營經濟的穩定發展,就沒有就業和經濟的穩定增長。要把穩運行保企業作爲當前首要任務,提高企業生存發展能力,幫助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挺過難關。 ”省經信廳廳長牛弩韜說。要充分認識到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牢固樹立“救企業就是保就業”的意識,在非常之時採取非常之舉,重點做好睏難企業幫扶。

近日,我省出臺《保市場主體工作方案》,目標任務是千方百計穩定各類市場主體規模。其中提出的首要舉措便是全力穩定市場主體,實施“穩主體增主體扶主體”行動。

“保市場主體,重在保民營經濟。這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部署,也是回應企業要求解決難點堵點的呼聲。 ”省經信廳副廳長吳韋人說。

據瞭解,在保住穩定市場主體方面,我省將全面落實應對疫情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開展大規模減稅、減費、減息、減租、減支“五減”行動,幫扶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實施“穩主體增主體扶主體”行動,加大“四上”企業培育力度,催生更多市場主體,“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受疫情影響停產、退規困難企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大力暢通金融血脈,着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受益於良好政策的支持,蕪湖市慕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日前獲得了由市、區政府擔保的3000萬元的“信用貸”和“稅融通”貸款,同時,銀行還根據公司外貿出口數據批覆了2000萬元的“出口退稅”授信貸款。 “這極大緩解了企業新增接單備貨壓力,增強了公司發展活力和後勁。 ”企業行政總監唐文生說。

資金是維繫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血液”。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不斷改進融資服務,努力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截至去年底,全省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31.8萬戶,較年初增長26.6萬戶,貸款餘額1.4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6%。拓寬民企直接融資渠道,去年全省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7家,其中民營企業3家。創新小微金融產品服務,去年累計發放“稅融通”貸款229.7億元,惠及企業1.66萬戶。強化擔保增信支持,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型政銀擔業務在保餘額1231.7億元,服務小微企業、農業企業13.1萬戶。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一些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陷入資金困境。

4月23日,省經信廳與國開行安徽省分行、建行安徽省分行、工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銀行、省農信社、省信用擔保集團簽約,共計安排信貸資金規模1150億元,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暢通金融血脈,全力保障企業資金鍊不斷。從“爭、投、貸、降、補”多個角度發力,省有關部門正力解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燃眉之急,促企業健康成長。

我省《保市場主體工作方案》提出,持續強化金融支撐。包括穩定資金鍊,創新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持。

“堅持把保企業資金鍊不斷作爲當務之急,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增信工具,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堅持不抽貸、不斷貸,不新增抵押條件,加速金融‘活水’流向急需資金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牛弩韜說。希望銀行業金融機構樹牢“穩企業就是穩金融、幫企業就是幫自己”的理念,保障中小企業資金鍊穩定。廣大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應堅定信心,積極從危機挑戰中捕捉創造發展機遇。

堅持專精特新,打造更多有競爭力“排頭兵”

黃山富田精工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一次性衛生用品自動化生產線研發、製造的專精特新企業。企業圍繞急需的口罩生產線,開展科技攻關,20多天就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工序,使得口罩生產線實現高速連續生產。企業口罩生產線供不應求,已形成了新的增長點,企業業績和效益大幅增長。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省專精特新企業之所以表現不俗,主要得益於持之以恆做專做精、創業創新。 ”省經信廳中小企業局局長馬永說。

據介紹,2013年以來,圍繞製造強省建設,我省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在國內細分市場佔有優勢地位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18戶,其中,74%是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境內外上市企業44家,湧現出19家國家級“小巨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佔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14%的數量,貢獻了24%的營業收入和25%的利潤,小塊頭煥發了大能量。

今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進一步發揮專精特新排頭兵作用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培育省專精特新企業3000戶、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00戶,爭創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戶,壯大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示範羣體,成爲引領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堅持把專精特新作爲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不斷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牛弩韜說。全省經信系統和廣大企業要圍繞“專精特新”方向,搶抓國家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和用好國家擴大重點領域投資、降低民間投資准入門檻以及在能耗指標、用地審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和智能製造數字化轉型工程,推動“上雲用數賦智”,改造升級傳統生產工藝、流程,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能力;聚焦新基建,打造一批具有鮮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特徵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隨着各項幫扶政策落地生根,民營經濟必將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機。(記者 吳量亮)

【來源:中安在線產經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