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孫儷在微博上曾寫到:“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這則微博一發出,很快便引起了很多寶媽的共。有表示贊同此觀點,認爲這個方法非常好,但是更多的寶媽表示方法雖好,道理都懂,但有時看見孩子這樣,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火氣蹭蹭往上漲

是啊,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是不是一個“望子成龍,期女成風的”的父母呢?我們都想要在孩子面前做到最好,但是當孩子的一件件小事累計在你的面前時,脾氣再好的媽媽也會變得“暴躁”

爲什麼我們總是常常陷入到這種惡性循環中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爲什麼容易憤怒?

  • 1.憤怒是期待未得到滿足。

做父母的都懷着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對孩子嚴格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滿足我的要求,符合我內心的期待。

  • 2.憤怒是對未知的恐懼

競爭非常激烈的今天,做父母的特別想讓孩子將來出人頭地,現在就得好好學習,看到孩子成績下降了,看到孩子身上各種各樣的毛病,就會擔心害怕影響到孩子的未來,莫名的恐慌,看到孩子的因爲就忍不住糾正,大吼大叫。

而我們又怎麼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

  • 1.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是照顧情緒的第一步。最難解決的問題是看不見的問題,只有對自己情緒保持一種覺知的狀態,我們纔有可能重點去轉換負面情緒,成爲情緒的主人。
  • 2看到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如果是對孩子期待過高了那就放低期待,多高的期待只能會讓我們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感受到更多的失落。

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不多不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