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杜甫和李白,我們一直認爲白居易的人生是較爲平坦的。至少他沒有經歷過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的苦澀,也沒有經歷過李白生命後期被流放夜郎的悲哀。對比他們兩個人平均年齡不到60歲的壽命,白居易硬生生活到了74歲,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已經算是超長待機了。

元和12年,公元817年,也就是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的第二年,寫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之後,白居易在第二年春天遊覽當地的一個山寺。在平原上的桃花都已經凋謝的背景之下,看到了這裏滿眼盛開的桃花,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下了一首流傳後世的經典唐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就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當時被貶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其實沒有太多的政務需要處理,反倒是有足夠的時間遊山玩水吟詩作賦。所以他才能夠帶着一種相對愉悅的心情來到這裏山寺之中踏青遊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農曆四月其實正是平原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嬌豔的花朵都已經凋謝、結出果實來了,但是在這座山寺之上,桃花纔剛剛的盛開。

顯然讓此時的白居易非常驚喜。畢竟經過了《琵琶行》的那一通傷感之後,他才真正意識到被貶來到九江,其實也是人生當中一大挫折和遺憾。

而詩人本身已經擁有的傷春之情也在這裏得到了最大程度地釋放。“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常常因爲春光的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不已,卻不料原來它已經從平原轉移到了山寺之中。

看上去像是白居易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祕密,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講,這不過是一個極其普通的物理常識。每升高100米溫度就下降0.6度,達不到相應的溫度,這裏的桃花斷然是開放不了的。

不過由於被貶江州司馬已經寫出《琵琶行》的這一段人生經歷。讓他也十分感慨人生的春天究竟在何處?他之前在人世間所經歷的那一切,或許都只是人間的四月已經芳菲盡,沒有太多可以追求和眷戀的東西。

而當他有時間真正地登上大林寺之後,纔在這裏發現了美麗的春天以及盛開的嬌豔的桃花。所以這裏代表着一個他生命中的世外桃源,也代表着他對於世俗生活的厭倦以及向佛學皈依的態度。

所以這樣一首簡單的唐詩背後,也有詩人思想發展的脈絡。我們只有瞭解了他寫作的實際背景,才能更好地懂得這首古詩所要表達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