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燧人氏鑽木取火,成爲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爲“火祖”。又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 ,燧人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開創了史前火文明。

三皇時代,是中國原始社會的一段歷史時期,約公元前8100年-公元前3077年。

其後爲五帝時代。這一時期,我國在位的君主有燧人氏首領,尊稱燧皇;伏羲氏首領,尊稱羲皇;神農氏首領,尊稱農皇。

燧皇、羲皇、農皇分別指誰?他們對我國遠古人類有何特殊貢獻?

1、燧皇

燧皇一般指燧人氏。

燧人氏,燧明國人,風姓,名允婼;華夏族人,五氏之一。燧人氏鑽木取火,成爲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爲“火祖”。燧人氏爲有巢氏與緇衣氏之子,妻華胥氏,生伏羲氏、女媧氏。他是宓妃與女登的祖父。

依據《中華史表》、《三皇五帝年表》所載:燧皇元年爲公元前4464年,而燧人氏在位長達110年,所以據此推斷其在位年限爲前4464------前4354年;距今約爲6482------6372年前。又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 ,燧人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開創了史前火文明。燧人氏前期定都於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今河北保定南莊頭遺址。商丘因此被譽爲中國火文化的發祥地,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火文化之鄉”稱號。燧人氏死後葬於商丘古城西南3裏處的燧皇陵。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用火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發現火的祖先。

燧人氏的主要成就:

教人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火的應用,使人類焚林而獵,開始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因而豐富了人類的食品,從而使人類的肉體的有機結構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大腦結構變得複雜,聰明才智得到發揮。

教人結繩記事

距今約三萬年時燧人氏發明搓繩技術,創造“結繩記事”。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生活中有許多事全憑大腦記憶,但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往往會被遺忘。燧人氏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

給百獸命名

在燧人氏以前,人們把所有的動物都叫作“蟲”。燧人氏經過細心觀察,把這些動物劃分爲四類:天上飛的稱作“禽”,地上跑的稱作“獸”,有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蟲”,沒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豸”。

燧人氏的十項發明:

燧人氏是中華民族的創立者,他爲後世子孫留下了十項重大發明,這十項發明是:

、“鑽木取火”,繼而又發明“燧石取火”。

、始作大山扶木紀曆,在崑崙山頂觀察天象以明天道,始爲山川百物命名。

、以右樞天乙爲北極星。

、創立“氏族圖騰徽銘制”,始立姓爲風,氏爲昊。

、發明大山榑木太陽曆。

、發明《河圖》、《洛書》、星象歷,創造人類早期的符號文字。

、發明“陶文”,創造“十天干”。

、創立八索準繩圭表紀曆。

、發現天綱、天紀、太極印與太極渦旋宇宙生化模式。

、總結天道大發現,建立遠古文明。

2、羲皇

羲皇一般指伏羲。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爲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爲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爲“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一說。燧人氏之子,生於成紀,定都在陳地。所處時代約爲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伏羲的主要成就:

從歷代典籍的記載看,伏羲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立八卦,開啓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

二、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三、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爲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羣婚狀態。

四、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

五、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六、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爲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七、根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的記載可以伏羲時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妻,生子嗣,命名萬物。

3、農皇

農皇一般指炎帝。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爲炎帝。炎帝所處時代爲新石器時代,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華人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爲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爲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炎帝被道教尊爲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炎帝的主要成就: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爲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爲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二、立市廛,首闢市場。據《周易·繫辭下》載,神農“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爲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中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三、治麻爲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爲布帛後,人們纔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四、作五絃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爲琴,結絲爲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五、削木爲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六、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何?燧皇、羲皇、農皇對我國遠古人類的貢獻是不是很大?你還知道他們的那些事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