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蘇軾,真是令很多學子痛並快樂着。痛是因爲每一首他的詩詞,課後練習都會出現一行不受歡迎的句子:背誦全文。快樂則是因爲他的詩詞朗朗上口,每每誦讀,都會被其中的感情所震撼,不知不覺中愛上他的詩詞,也愛上蘇軾。

除了詩詞之外,東坡肉也是蘇軾身上的另一個標籤,經過不斷改良的東坡肉深受廣大喫貨的喜愛,也使得蘇軾的“粉絲”羣體越來越龐大。

除了詩詞和美食外,蘇也是一位全能“藝人”,水利、理財、廚藝等等方面都有涉及。但這並不是蘇軾的興趣使然,而是因爲他悲慘的爲官之路讓他不得不保持樂觀心態,苦中作樂。

一、官場最慘的詞人——蘇東坡

  • 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起起落落落落……二十歲的蘇軾參加科舉,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修看了蘇軾的文章,驚爲天人。本來有想把他評爲第一的想法,但他以爲這是自己弟子曾鞏的文章,爲了避嫌,將本該第一的文章改爲了第二。

雖然是第二,但蘇軾因爲歐陽修的讚賞,也聲名遠揚了。本來打算在仕途上大展拳腳的蘇軾,因爲母親逝世,只能回家守孝。

三年後,守孝期滿的蘇軾參加了官員內部的晉升考試,更是被評爲了“百年第一”,深受宋英宗喜愛。又準備開始大展拳腳時,蘇軾的父親逝世了,蘇軾只能再回家守孝三年。

等蘇軾三年後回到朝廷時,喜愛他的宋英宗卻已經病逝了,在位的是宋神宗,此時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將王安石臭罵一頓,同時也將新黨得罪了個遍。

《御製蘇文忠公集序》記載:“故贈太師諡文忠蘇軾,忠言讜論,正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此時的蘇軾自請離京,調任杭州通判,待三年期滿調任徐州太守。又過三年,在出任徐州太守時因治水有功,被升遷到湖州做太守。蘇軾爲感謝皇帝,寫了一篇《湖州謝表》

升遷後寫感謝信是當時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是例行公事。但蘇軾向來感情色彩濃烈,又鋒芒畢露,在文章中寫了很多關於新黨的壞話,這就被新黨抓住了把柄,剛上任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關押。幸虧宋太祖有不殺士大夫的規定,再加上王安石的求情,蘇軾免去性命之憂,貶到黃州。

《宋史》記載:“徒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託諷,庶有補於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語,並媒櫱所爲詩以爲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鍊久之不決。”

後來宋神宗逝世,宋哲宗繼位,高太后把持朝政。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被重新啓用,蘇軾再次入京。但耿直的蘇軾看不慣舊黨打壓新黨的行爲,向朝廷抗議,結果既得罪了新黨,又得罪了舊黨。被貶到了杭州。

《元城語錄》記載:“東坡立朝大節極可觀,才意高廣,惟己之是信。在元豐則不容於元豐,人慾殺之;在元祜則雖與老先生議論亦有不合處,非隨時上下也。”

在杭州任職一段時間後,被召京啓用,然又因政見不合,被調往潁州任知州。而後相繼調任揚州知州、定州知州、寧遠軍節度副使。已經62歲的蘇軾最後甚至流放到了海南島儋州,據說只是僅次於殺頭的罪行。最終,年事已高的蘇軾在赴任朝奉郎的路上病逝了。幾次召回京城,卻都因心直口快捲入黨爭之中,一路被貶。

  • 官場失意,詞場“得意”

雖然蘇軾在官場上幾經波折,一直被貶。但他在宋詞上的造詣絕對可以說得上是登峯造極。

《辛稼軒詞序》記載:“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羣兒雌聲較工拙?”

從他位列唐宋八大家就可以看出來他在宋詞界的地位,唐宋兩朝一共就選八個人,這麼激烈的競爭,簡直比中五百萬的幾率小多了,蘇軾可以脫穎而出,可見蘇軾的文采有多好。

抒發心情、表達觀點、筆鋒犀利向來是蘇軾的詞風。就如同他本人一樣,蘇軾的詞中也不乏犀利的言論。有時豪放大氣,有時淒涼婉轉,在各種情緒之間自由切換,毫不避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許就是這種“直男”的性格,才使得蘇軾幾次被貶。

拋開詞風不說,蘇軾的詞獨有自己的風格。不同於柳永的多樣化,蘇軾提倡的是詞,要自成一家。蘇軾在宋詞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提高了宋詞的地位。

在北宋年間,詞一直是作爲唱曲助興用的,柳永雖然一輩子都致力於寫詞,但依舊沒能將宋詞發揚光大。而蘇軾以詩入詞,形成了高雅的“文人詞”,以自己一己之力,將宋詞從污穢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對宋詞的發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而蘇軾的詞涵蓋範圍特別廣泛,日常瑣事,農耕生活,美食隨筆等等都有涉及。這一擴大寫詞範圍的舉動,使詞的應用更爲廣泛,也就越來越被人所接受,可以說,蘇軾是宋詞發展的關鍵人物。

二、生活不止有詩詞,還有遠方的美食和跨界

縱觀歷史上的文人,不得意者比比皆是,鬱鬱而終的也應有盡有。但蘇軾絕對是一個例外,東坡先生憑藉自己苦中作樂的本事,在造福一方百姓之餘,也在不斷地跨界,不斷地簡直做副業。

  • 從喫貨到大廚的升職之路

說起蘇軾最出名的跨界,不得不說道美食。宋朝是不建議男子下廚做飯的,更何況是蘇軾這樣一位文人呢。這一切的變化,都要從黃州說起。

在被貶黃州之前,蘇軾只是一個美食的愛好者,最多是一位美食達人,從沒有過進軍廚界的想法。被貶到黃州後,由於黃州的豬太多了,富貴人家不屑於喫豬肉。而普通百姓卻不會烹飪這種食材,所以豬肉價格很低。

囊中羞澀的蘇軾只能買豬肉來滿足口腹之慾,結果誤打誤撞之下發明瞭東坡肉。這一偉大發明開啓了蘇軾的廚神之路,不光將東坡肉的做法傳給了百姓,還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做出一首《豬肉頌》爲黃州的豬肉帶貨。

在黃州爲官期間,除了發明了東坡肉,還發明瞭東坡餅。相傳是蘇軾與一位和尚交好,經常去寺中與和尚聊天。和尚知道蘇軾喜歡喫油酥類的東西,就用一種千層餅招待他,後來蘇軾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良,就成了現在的東坡餅。

之後的蘇軾徹底放飛自我,在廚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離開黃州後,蘇軾到了惠州,生活更加悽慘的蘇軾連一塊羊肉都得不到,只能拿別人不要的骨頭回家烤着喫,結果發明了現在的“烤羊蠍子”

離開惠州到了儋州,環境雖然更加惡劣,但依舊抵擋不住“蘇大廚”的晉升之路。在海邊撿生蠔,喝椰汁、喫荔枝,儋州的水果撫平了蘇軾那受傷的心。

縱觀蘇軾的被貶之路,可以說是貶到哪喫到哪。和朋友偷喫牛肉,沒有酒就自己釀酒,沒有錢就開墾荒地。這其中每一件事,每一道菜,每一種心情,都被蘇軾寫成了作品。據統計,蘇軾給後人留下的菜餚有66道之多,成功的從美食達人跨界到了廚師界。

  • 蘇軾的其他副業

除了每日寫詩詞、做美食之外,蘇軾可以說是跨界最多的文人了,關鍵是每一個副業還都幹得有聲有色。

寫文章寫了一首《赤壁賦》流傳千古;書法寫了《寒食帖》被評爲天下第三行書(第一是王羲之,第二是顏真卿);畫了一幅《枯木怪石圖》前幾年被拍賣出14億天價。這些都是和詩詞相關,作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會寫文章會作畫到也可以諒解,但在其他八竿子打不着的領域,竟然也有蘇軾的身影。

發配儋州時蘇軾兼職教師,教育出了海南第一個舉人;轉戰家庭教育行業,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傑出的官員、文人。後來還大舉進軍水利行業,每到一個地方就開始治理水患。

在徐州爲官時,遇上黃河決堤,蘇軾選擇正面硬剛,最終拯救百姓,解決水患。被貶到杭州時,帶人清理西湖,使百姓不再受洪澇之苦,還留下了蘇堤。同時帶人種植茭白,發展農貿行業經濟,大肆入駐農產品行業。

《宋史》記載:“軾見茅山一河專受江潮,鹽橋一 -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造堰閘,以爲湖水畜泄之限,江湖不復入市。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爲長堤以通行者。”

除了簡單上手的行業,蘇軾也曾跨界到相對複雜的領域在海南時研究海南風土人情,寫出《書海南風土》,在嶺南時寫出《江月風土》。在鳳翔時醫療條件差,蘇軾自學車成才,默寫五卷《簡要濟衆方》,用來給百姓防治疾病。在黃州時瘟疫爆發,撰寫《聖散子方》治療瘟疫。

看似是蘇軾不斷地嘗試跨界,其實這一系列舉動全都表現着蘇軾作爲父母官的責任心,以及處於低谷的樂觀。無論在哪裏,蘇軾都全心全意爲百姓着想,瞭解百姓疾苦,體察民情,帶領百姓一起共渡難關。

總結:

一代文豪蘇東坡,仕途失意,屢遭貶謫。但無論在怎樣的處境之下,蘇軾都以自己樂觀的心態造福一方百姓。雖然沒有贏得黨爭,沒有官拜宰相,但我認爲,蘇軾的一生是成功的。若是一直處在廟堂之中,或許就沒有那麼多基層經歷,也就沒有了現在的蘇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