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塊價值連城的碧玉,也會有瑕疵;光芒耀眼的太陽,更有黑斑。人世間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過分地追求十全十美,反而會弄巧成拙。

很多人年少時曾經胸懷青雲之志,可是幾經折騰,卻遍體鱗傷。這時不反思自己的功過得失,卻怨天尤人,甚至繼續鋌而走險,最後終於讓自信心被一點點地碾成齏粉。

反觀那些成功者,或沉默是金,或大智若愚。其實他們都是凡夫俗子,走過風雨、歷經磨難,甚至也曾撞斷南牆,只不過因爲懂得知止和轉身,纔會重新尋找並抓住機會。

秦朝末年的張良曾經想刺殺外出巡遊的秦始皇,行動失敗後四處漂泊。後來他拜黃石公爲師,改變了自己魯莽的性格,終於輔助劉邦成爲漢高祖,自己也被封爲留侯。

而另一位大才子韓信雖然能夠忍受胯下之辱,卻不懂得收斂鋒芒,最後被呂后殲滅,一代名將的下場真是令人唏噓。

人生需要激流勇進,但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同時爲人處世更該通曉策略。下面介紹《道德經》:大成若缺,大巧若拙,清靜爲天下正。平心靜氣,相反相成,老子的這段話充滿智慧,常讀常新,經久不衰。

《道德經》第45章,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老子在這篇短文中告訴後人:美好的事物也有欠缺,卻不會衰竭。充實的東西也很空虛,但不會窮盡。筆直看似彎曲,靈巧看似笨拙,善辯者好像不善言辭。清靜可以克服干擾,寒冷能夠勝過炎熱。清靜無爲,纔可統率天下。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一個人最大的財富不是智慧和剛強,而是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優缺點,然後才知道適合幹什麼,又不應該幹什麼。

先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一個人取得了巨大成就,要表現得有所欠缺,並留有餘地,才能使自己進退自如,讓發揮出來的作用永不衰退。

再看“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充盈的事物好像潰決,但它的作用卻永不窮盡。老子很注意強調物極必反的道理,凡事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地追求圓滿無缺的狀態,防止事情的發展朝相反方向轉化。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在老子看來,機巧會把人們從樸素引向奢華。表現爲笨拙的樣子,看似與世無爭,但並非任人宰割,而是指無人能與之相爭。

當一個人已經達到一種獨孤求敗的境界,如果依然表現出高傲自大,就會樹敵無數,遲早會引火燒身。而表現拙劣,本質並沒有變,卻披了一件外衣,達到了自我保護的需要。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俗話說,心靜自然涼。當一個人心煩意亂時,也會煩悶和燥熱。世人有了私慾,便有了爭奪,從而感到痛苦和愁悶。

所以老子強調清靜, 這樣才能看清之前的論點,萬事都是相互依賴,又相互轉化。內心煩躁不安,就極其容易失去理性,從而孤注一擲。

清,不僅是看清自己的實力和缺陷,也是時刻讓頭腦清醒,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衝動。靜,可以辨明形勢,沉穩踏實,更可遊刃有餘、張弛有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