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在感慨它的風采時,也應想到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勞動人民,從青島到北京,花崗岩的運輸並非一蹴,它先是通過原始的方式運到青島火車站,接着再轉到濟南、再從從濟南轉到北京。在運往北京之前,相關隊伍要對這塊原始的花崗岩進行打磨,第一次打磨,消耗了20噸原料。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去過北京旅遊學習的小夥伴,對“人民英雄紀念碑”並不陌生,這個極具標識度的建築物乃是近代史中華夏兒女抗擊外來侵略者的英勇標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趨於安穩,1949年9月30日,國家決定建設一座紀念碑,以此來緬懷在民族解放戰爭、人民革命戰爭和民主運動中犧牲的英雄。

選用原料費心費力,原料出自何處?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我國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正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很多人在看到紀念碑的時候,以爲紀念碑是在北京選材建成,其實不然,紀念碑在北京落建極爲坎坷。

在政治協商會議表決通過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選材被提上日程,關於它的“瘦身”史也頗有說法。原本300噸,從青島運到北京後,卻只剩下的60噸,爲何足足廋了240斤?

在說到到莫名消失的240噸前,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人民紀念碑的構成,這座紀念碑高463米長14.7米寬2.9米重60.2噸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刻有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八個大字,以此來表達對烈士的緬懷之意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是一個嚴謹且艱鉅的任務,各方專家在全國各地查找原料時,最後決定以青島浮山上的花崗岩作爲原料。花崗岩堅硬耐風化岩石中的上等石料,使用花崗岩是最佳選擇當原料確定之後,便要開始採挖,歷經三個月的時間,開採隊終於在華浮山上開挖出了一塊重達300噸的花崗岩

花崗岩也“瘦身”,瘦身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在運往北京之前,相關隊伍要對這塊原始的花崗岩進行打磨,第一次打磨,消耗了20噸原料第二次打磨消耗了150噸原料剩下130噸的花崗岩原料讓很多人束手無策如何才能把花崗岩成功運送到北京?

從打磨之地到火車站相當費力,通過集思廣益,相關部門決定用原始的滾輪託運方式來進行運輸,然而想象很美好、現實很無奈。重達130噸的花崗岩很難找到能夠承受其重量的平板車,即使有蘇聯相助,這塊花崗岩也沒能成功運輸到火車站。


在深思熟慮後,相關部門對花崗岩進行了第三次打磨,打磨之後的花崗岩剩下了94噸。在衆人的齊心協力下,花崗岩終於登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車。很多人對這個來之不易的碑心巖充滿了期待,一波三折後,花崗岩終於到達了北京。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

在能人巧匠的雕琢下,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完工後只剩下了60.2噸一個物品的價值並不在於,而在於,人民英雄紀念碑雖然從300噸“瘦身”到了60噸,但依然不會影響它的氣勢磅礴,瘦下來的紀念碑反而多了簡約大氣整個人民紀念碑的建設過程都顯示了中華兒女的勤勞智慧。

小結:

有人說人民英雄紀念碑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建築物,更多的是華夏民族的一種傳承,在它運到北京後,偉人對這個紀念碑非常重視,並且親自題字,時隔多年,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廣場上矗立威武、霸氣依舊。


很多人在感慨它的風采時,也應想到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勞動人民,從青島到北京,花崗岩的運輸並非一蹴,它先是通過原始的方式運到青島火車站,接着再轉到濟南、再從從濟南轉到北京。由於花崗岩來之不易、萬衆期待,火車司機都極度緊張,生怕稍有不慎就損壞了這充滿心血的花崗岩。

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爲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建築物,它象徵着辭舊迎新:辭去近代史的屈辱開啓新中國的篇章緬懷因公去世的烈士期待中國的美好明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